世界心脏日健康的心,快乐人生
今天,是世界心脏日。今年世界心脏日主题:
“心心相印”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设立了“世界心脏日”。自年起,每年9月29日是世界心脏病日。据了解,当前我国心脏病病发率呈上升趋势。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3.3亿。在我国,每年大约有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死亡人数占据全球第二,每年新增心脏病人数达到50万人,55岁冠心病病患患病率为15%左右。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秋冬季更是心肌梗死、心绞痛的高发期,这些常见的心脏疾病有没有困扰过你?守护健康,让我们从“心”做起,所以,了解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告别佛系!
将“心”比“心”
年轻人:当下,不少年轻人倡导“佛系”生活:走哪算哪,肆意熬夜,见啥吃啥,不争不抢,一切随缘。殊不知,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的情况下,一些年轻人已经被“杀手”盯上,这和当代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持续熬夜、饮食不洁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40岁以上人群:不只是冠心病患者需要多加注意,40岁以上的人群也应警惕小心脏“闹脾气”。毕竟,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将“心”比“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有诱因,便躲不过“死神”的追击,即使突发心肌梗死之后,医治及时挽回了生命,但是部分心肌坏死,心脏功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泵血不止
生命不息
心脏,小小一块肌肉却推动血液在全身大小血管里循环,不停不息,这就是心脏的“泵”功能。科学家发现,成年人的心脏重量只有约克,但它一生泵血所做的功,却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直至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心脏的“泵”功能,让血液流向全身,向各个器官、组织输入充裕的血容量,以供应氧和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并带走新陈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血尿酸等),使体细胞保持一切正常的新陈代谢和作用。心脏的“泵”功能,还把身体所需要的内分泌生长激素和一些其他血液要素,运输到靶细胞,完成机体的体液调节,保持机体细胞外液的相对稳定。同时,血液在血管内持续循环、流动,调节体温,让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心脏的“泵”功能,是保持身体基础代谢的驱动力,其泵血总数和速率还会因身体情况的转变而随时随地转变。心脏不仅是器官的驱动,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心房能够生成心房利钠肽等激素,心房利钠肽具有利尿排钠,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的生理作用。盘点那些“泵故障”
心脏很强大,其“泵”功能在生命中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但它又是最容易“受伤”的器官。除了先天性心脏病,人在后天也会因为遗传、环境和个体的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让心脏发生一些“泵故障”。1“泵”血停,心力衰
心脏通过把血液“抽上来”以后再泵到全身,保证身体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一旦这个泵无法把血液“抽上来”,或者没法把血液泵出去,那么身体就会缺血缺氧,出现不舒服,就叫做心力衰竭。2“泵”速快,心率快
在运动、重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为了满足机体的需要,心脏不得不依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心率增加的原因有赖于交感神经的兴奋。正常人可以耐受增加的心率;但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心率快反而欲速则不达,因为心率超出极限(大于次/分),血液回到心脏充盈心室的时间不足,即回心血量不足,反而泵出血液会减少,加重了心脏的负担。3“泵”异响,生病变
和机器一样,心脏出现异响,同样提示可能哪里出了毛病。心脏的异响,医学上称为杂音,为心脏里面瓣膜病变引起。瓣膜,起到关门和开门的作用。门关得好,心脏射出去的血液不会反流回心脏;门开的不好,血液射出去的就少。4“泵”电路,更精密
在心脏周围也有“电路”,叫心脏传导系统。“电路”放电一次,心脏就跳动一次,没有“放电”,就没有心跳。若是电路出了问题,心跳节律就会发生异常,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有多种,例如,电路发神经似的放电不停,电得心房壁不住地颤抖,叫“房颤”;提早放电了,叫早搏;电流中断了,叫“传导阻滞”。5“泵”全身,更泵自身
心脏跟机器一样,它在工作的同时,也需要营养,心脏通过冠状动脉向自身输送血液、营养、氧气,冠状动脉为盘旋于心脏外面的血管,专供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引起胸闷、胸痛、心悸,甚至心肌梗死。小故障
要尽早“维修”
通过检查,早发现“故障”,早进行“维修”。
药物
药物可以降低血压、血糖或血脂水平,控制不规则的心脏节奏,防止冠脉斑块进展或血栓形成。如果已经有一些心脏损害,也可通过药物延缓病变的进展,甚至逆转病情的进展。
手术
冠脉支架置入术,可以让阻塞的动脉再通,改善血液流动;起搏器置入术,可让老化或断裂的“电线”重新连接;射频消融术,可对心脏乱跳、不听话的部位进行管理。
“维修”过的心脏始终不能和没有“故障”的“原厂原版”心脏相提并论,预防才是最真切的珍惜方式。
“揪心”变“救心”
做自己的“心脏英雄”
心脏的健康已不仅仅是患者、医生的事,全社会所有人都应予以正视。树立正确认识,及早预防治疗,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1生活方式改变
既要规律作息,同时也要尽量保持心态的平和,可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洁,避免暴饮暴食,适时的补充水分。
2定期体检
医院体检,也是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
3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同时要注意,当自己或身边的人紧急突发心脏问题时,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抢救的“黄金四分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还要记得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能为抢救争取到更多宝贵时间。对此,很多长辈可能会更有经验,将“小葫芦”药瓶随身放在手可触及到的各个地方,方便随时取用,救人救己。
世界心脏日提醒着我们,要时刻守护心脏这个唯一片刻不可以休息的器官,做自己的“心脏英雄”,做他人的“无名英雄”。
END
来源:生命时报、健康中国编辑:三金责编:罗宁审核:马佳本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jc/1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