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手少阴心经详解及案例分析

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学习中医,认识中医。

提到心经,很多人可能会与心脏病联系到一起。其实中医经络的心经主的是心志。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心经不管心脏,那心脏归什么管呢?其实在五脏中除心肝脾肺肾外,还有一个第六脏:心包。心包经是代心受邪,所以一般心脏病心绞痛之类的病状可在心包经中寻得,而这里的心经主治的是神经类的疾病,如一个人的情志、心理、思虑、感情。对人体有调节心理,增强睡眠有主要的治疗作用。那是不是心经对心脏一点都不管了呢?也不是。毕竟人家叫心经,与心脏仍然有莫大的关联。心是人体器官中起主管的作用,就像是古代的皇帝一样,最大的领导,所以它比较特殊,两条经络与它都有关联。那到底什么情况什么症状才找心经呢?

首先关于情志心理方面的疾病,首选肯定是心经。比如有人经常心情抑郁,最后得了抑郁症,也有人常年失眠,这些都是心经主管的范畴。

其次先天性心脏病也属于心经的范围。

这么重要的穴位,怎么知道通没通呢?这里教各位朋友一个方法,能立即知道自己的心经是不是畅通无阻的。胳肢窝的中心位置,就是极泉穴,大拇指点按拨动这个穴位,会发现有很多小筋,就要拨动这些小筋,如果有电麻感直通到手指,说明这条经络很畅通。如果只痛不麻,说明这条经络有淤堵,要进行敲打。如果啥感觉都没有,那就要非常注意了,这是心脏供血不足的兆头,而且有心梗心绞痛的趋势,一定要打通这条经络。这条经络重要的穴位还不少。咱一个个认识一下。

极泉:刚刚测试心经是否通顺而初步认识了一下这个穴位。另外极泉穴也有救命的功效,如果一个人突然供血不足,马上按极泉穴,血液能以极快的速度供给给心脏。

少海:心经的合穴,且这个穴位是属水的,与肾相通,这是一个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灵道:有防心脏早搏,辅助治疗慢性心脏病的作用。能够平静心神,心跳过速时可以进行点按。

阴郄:有的人一睡觉就热,急躁,夜里多次小便盗汗,这是个很好的治疗穴位。

神门: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作用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胃心不和寝不安的症状;作用二,增强胃动力;作用三,防老年痴呆;作用四,治晕车;作用五,通便功效。

少府:这是个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要穴,另外舌头如果起泡,按摩和艾灸这个穴位有奇效,因为心开窍于舌,舌如果有什么症状基本都与心脏有关。还可以治疗阴道瘙痒,女性朋友可以试试这个穴位。另外对中风说不出话,要按摩这个穴位。

●循行路线从心出来,属于心脏,下过膈肌。络于小肠。外行经脉从心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肺经、心包经之后下,(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小肠经。●主要腧穴自极泉至少冲共9穴,左右共18穴。即极泉、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冲等。●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气短、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口腔溃疡、口干、口臭等。●心经的特效穴位功效本经腧穴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阴郄止盗汗如神,如果盗汗严重或者无汗可对双侧阴郄施灸,不日而愈,此外,极泉穴与涌泉穴,是人体两大泉眼,可治疗腋臭及脚臭,可以艾叶煮水清洗或者悬灸均可!

施灸案例;

根据已经得到验证的“心主汗”中医的传统理论,把汗症列在心病范畴。

  例1:叶×荣,男,成年。肺结核病患者,长期下午潮热,近一周来出现盗汗,每夜浸湿衣被。熏灸右阴郄,感传达右胸后即横向左胸扩布,先抵左乳上方,渐次向下进入心前区,有盘旋感,最后热感约有手掌大小,正与心脏相当。阴郄与心区之间的感传线是若隐若现,当艾火旺盛时,心区之热感也增加,火弱则心区之热感也减弱,约15分钟,感应完毕。灸前体温37.7℃,灸后全退。当夜盗汗涓滴未见。一周后随防,盗汗既未发生,低热也得以控制。

  例2:汪×全,男,成年,无结核病体征,每夜盗汗已半月。左右阴郄同时熏灸,左侧灸感沿手少阴经直达心区,右侧于抵腋下后即横达左胸,左右汇合,集中于心区,当夜汗减大半,未全止,隔一日未灸,汗又再出。又继灸五天,盗汗被控制。

  阴郄对盗汗者能止,而对无汗者也能发,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不同阶段与时间内分别出现。

  例3:庞×信,女,50岁。风湿性关节炎首先出现在两侧腕关节,继而双侧膝关节也受累,迁延四个多月,近一月来症状加剧,双手食中及无名三指也受累,全身轻度浮肿,双手足特别浮肿显著,不能握物及行步,不分日夜,交睫即汗出如洗,气促神疲。第一次熏灸左阴郄,感传按常规入心,自灸后盗汗全止。又续灸二次,至第四次仍灸左阴郄,灸感仍按常规出现,但与前三次不同之处是当心前区反应到达高峰后,不是逐渐缩小,而是自心前区向四周扩展,先至上腹,继至背腰,最后达于四肢头面,全身汗出如洗,内衣及鞋袜湿润,汗止热减后停灸。次日全身浮肿明显消退,可以行步,又续灸三次,汗出逐渐减少,症状进一步改善而停灸。

⊙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艾灸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给大家推荐能学习中医穴位疾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jc/94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