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讲座心脏病药人系列之茯苓人2
广慈中医心脏病讲,此为。
这个系列的音频讲座旨在传播中医古方治疗和康复多种心脏病症的知识和技能。面向各类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风心病、冠心病、扩心病、肺心病、房颤、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心衰浮肿、呼吸不畅、胸闷憋气、心慌心悸等心脏相关病症,讲述各种证型的病症治法,讲解各类中医古方方剂及药物,帮助广大心脏病人更好地康复疾病,还你一颗美丽而健康的心脏!
音频讲述者:高原。中医心脏病研究学者,武汉广慈中医心内科首席学术顾问。自年开始从事中医古方与中重度心脏病的调查研究,20年来访问、接触过3万多心脏病患者,对心脏病中医治疗有独到的知识和见解。
茯苓人的脸——面有褐斑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有服茯苓辟谷修炼之故事:“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从之,能隐能彰,不复食谷,灸瘢皆灭,面体玉光。”孙思邈也说:“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昼夜不眠,二年驱使鬼神,四年玉女来侍。”
这些记载多少有点夸张,但是对于脸上的斑,以茯苓为主药的方剂如当归芍药散、归脾丸等都有一定作用。
茯芩人的心——湿邪凌心
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一故事,大概意思是浙江有位吴姓老翁以种茯苓为生,他的儿媳产后患病,面色泛红,烦躁口渴,心悸不寝,汗出难止,请来一位医生诊治,换了几次药方,病情还未见好转,于是有人建议改用补药调理。次日清晨,老翁即来向提议者道谢,说他儿媳服药后已经痊愈。那位医生听到这个消息信疑参半,匆匆跑去探明究竟,一看药渣,方知所用补药乃是茯苓。姓吴的老翁早就听说茯苓为大补之物,却没想到儿媳服用茯苓煎汤竞有如此神速的疗效。
张锡纯还曾经治疗一妇女,头昏目眩,心中怔忡,呕吐涎沫,严重时不省人事。病人先后看过十多位医生,皆无济于事,鉴于别无其他药物可用,张氏想到茯苓汤,后来病人连服数剂,即告痊愈。
茯苓人的肺一痰湿阻滞
肺容易受水湿侵犯,同样容易贮痰,导致肺失宣肃,而发生咳嗽。关于这个水湿或者水饮内停,肺既是始动者,也是受害者。治宜温肺化饮,宣气制逆。
《世补斋医书》有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该书认为茯苓的化痰之功实与利水渗湿攸关,不无道理。然则利水渗湿之品,并非均能化痰,则茯苓之用,亦有所特殊者。
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以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病证是饮邪逆乱胸中而为胸满,若病证轻者,用之即有治疗效果;若病证重者,最好选用小青龙汤加茯苓,或随证加减变化用药。
半夏厚朴汤治疗痰气交阻的“咽中如有炙脔”。
茯苓人的脾胃——脾虚有湿、胃中停水、肠中有湿
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常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以前多年的疾病竟然痊愈。从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养生来,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
很多健脾的方子如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异功散(四君子加陈皮)、六君子(四君子加陈皮、半夏)、归脾丸等都有一定的健脾化湿的作用。
胃中停水相当于蓄水证或者水逆病,针对此,五苓散是一首好方。
当然,如果脾虚肠中有湿出现腹泻可以选择参苓白术丸;如果肠中有积滞可选择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肝气不疏,则肝气乘脾生湿,针对此,可以使用逍遥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d/1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