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预防方法你必须要了解
演员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去世!这个新闻想必大家都已经听闻,花样年华如此逝去,实在是让人痛心!令人惋惜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了解预防方法,避免下一例发生的可能性!
要知道,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5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一旦发病,只有不足1%的人可以成功获救。
可以发现:心脏性猝死距离我们很近!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老年人群才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医院急诊科医生都表示:近年来,猝死者逐渐年轻化,30岁至50岁这个年龄段属于高发人群。
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吸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20%)、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长期精神压力大、想降低心梗风险,控制好这些风险是关键。
那么有哪些可以降低心脏猝死的几个方法呢?
下面这几点一定要排查一下,增加身体素质的防御。
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心脏风险
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极度的情绪波动:成语有云"怒火攻心"、"急火攻心",如果我们在某个场景中极度紧张、严重焦虑或暴怒等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
3.打呼噜: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4.过度劳累:心脏负责给全身器官和组织提供新鲜携氧的血液,当体力消耗过大,比如过度劳动、负重爬楼梯、运动量过大等,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
5.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6.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7.寒冷刺激:每年的冬季、春节都是突发性心脏病的高发季节,心脏不好的人群要主要防寒保暖。
8.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9.便秘:中老年人容易出现便秘,当用力排便时,腹部压力增高,导致人体的血管压力也随之增大,进而诱发心肌缺血。
10.久坐:长期上网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粘稠度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11.抽烟喝酒: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我们的心脏真的是太脆弱了,尤其在现在社会,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拥有或多或少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加了身上器官的负担,所以说一定要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各大器官的免疫能力,加强心脏的承受能力。
看来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有自律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可是对于尿失禁的患者来说,有无法控制的行为,害怕出门走路,或者干脆就在家久坐不动弹,那么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放心自信的走出门呢?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辅助护理产品,不要做过多应激性的事情,不要有大幅度动作,除此以外,不要担心漏尿的行为。
我们没有办法掌控疾病发生后的状况,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突发性疾病的概率!不熬夜、心态好、饮食规律、经常运动,希望每一位朋友都拥有健康良好的身体!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d/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