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心电图正常心慌从哪来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爱护心脏健康刻不容缓。心慌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突然一阵心脏砰砰乱跳或有种难以言喻的不适感,但很快又恢复正常了,到医院去检查心电图却是正常的。

自己觉得心慌不适,到医院检查却是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我的心脏确实不舒服,为什么心电图就是查不出来呢?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陆浩介绍说,心慌其实是病人对不规律心脏跳动的一种感觉,心跳偏快或者偏慢,或者出现停搏,都可能会产生心慌的感觉。病人一般会描述为“心跳快”、“砰砰乱跳”,都以为是心脏跳动太快了。陆医生表示,多数病人的心慌是因为心跳快,但其实是心跳节奏不规律,包括心跳慢,也会产生心慌的不适感觉。

心慌原因“五花八门”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产生了心慌的感觉呢?

陆医生介绍说:“引起心慌的原因很多,这种症状表现所指向的疾病谱非常广。有些是心脏本身的问题所致,临床上也更多见一些,还有些是心脏以外的原因引起。”

1.心脏本身的原因

任何形式的心律失常都可能出现心慌的症状,比较多见的是早搏、心动过速等。

①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但是病人自我感觉不出差异,就是感觉心脏跳动一下之后突然停顿了一下,即停搏感。有些病人会描述得比较准确,但多数病人描述不清。

②心动过速:有一种心动过速叫窦速(窦性心动过速),多为继发性的,比如贫血、甲亢等病人会出现窦速,也有些病人是本身就有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心衰、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会出现窦速。另外还有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和室速等。

房颤: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多见于年龄较大者。有些人有症状,有些人没有症状,每个人的感觉阈值不一样。有些人比较敏感,一天内几十个到一百个早搏就会感觉不舒服,但是有些人持续性房颤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

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年轻人来就诊的心慌,特别是突发突止的心慌,有可能是阵发性室上速。本来好好的突然感觉一阵心慌,咳嗽一下或者恶心一下就突然好了。这是阵发性室上速的典型表现。

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往往比较严重,病人甚至可能出现晕厥、猝死,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病患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如果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是比较严重的,非常危险的。

2.心脏以外的原因

发烧:体温升高会导致心跳加快,就可能出现心慌的症状。

贫血:贫血的患者由于血色素低,心脏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心慌。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大多会有心跳加快的表现,病人也会感觉心慌。

睡眠不足:有些人睡眠不好,或者长期熬夜,也会有心慌的表现,不一定有心跳加快,但会有心慌的感觉。

药物因素:有些年轻的女性,服用减肥药后导致脱水,就可能出现心跳加速的症状。有些哮喘病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茶碱类药物,会加速心跳,也可能出现心慌的症状。

饮食因素:有些特殊的食物会导致心慌,比如有的人喝咖啡之后,或者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导致心慌不适。陆医生表示,咖啡因确实会促使心跳加快,增加早搏的次数,有些人会产生不舒服的感受,但不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也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所以不用过分担心。每个人对咖啡的敏感度不一样,如果有些人喝了咖啡后确实不舒服,那就不能再喝了。

3.心理因素

除了心脏本身和心脏外的原因,心理因素也会引起心慌。近些年来,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比如焦虑症、抑郁症,这些病人的心慌往往反复检查都查不出问题来。但是他们确实有心慌的症状存在,这种情况建议到心理科就诊。

现代人工作紧张,压力大,晚上休息不好,经常熬夜,所以年轻人中出现心慌的也不少见。

还有些人的心慌可能是生理性心慌,比如运动以后、情绪紧张时都会出现心慌,这是自然的正常情况,是心脏生理性调节的一种表现。

心慌这种症状也有轻有重,有些病人可能只是早搏,不需要治疗,问题也不大,但有些病人可能就是危及生命的。

心慌需要做哪些检查

心慌只是一种症状,单纯靠病人自己是无法判断什么原因引起的,必须依靠专业的检查才能发现问题。那么,医院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陆医生介绍说:“医院来看病,如果主诉是心慌,我们一般先看年龄,如果是年轻的、症状不是很典型、单纯表现为心慌,要排除一些继发性的因素,如贫血、甲亢、服用减肥药等。排除了这些因素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些心脏的检查。”

常规心电图:这是最基本的心脏检查。但是心慌的病人做心电图检查经常“抓不到”发病的“证据”。因为做一次心电图一般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如果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心律失常,医生就会打“正常心电图”的报告。

24小时心电图(Holter):如果常规心电图捕捉不到发病时的情况,建议做24小时心电图。这也是心脏的一种常规检查,可以观察患者24小时内有无早搏、室上速等心律失常。

心脏彩超:对心慌患者来说,心脏彩超是一种病因学分辨的检查,对于特别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心超可以了解患者心脏的结构、功能等有无异常,可以发现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心脏电生理:根据症状判断,考虑可能为室上速的患者,可以做一些有创的检查,比如电生理检查,来明确是否为室上速。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创伤小,术后6个小时就可以下床,第二天就能出院。

如果上述检查做下来都没有发现异常的话,基本上排除了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必太多担心。陆医生指出,心慌在更年期女性中非常多见,

有些人的心慌突发突止,可能几分钟、十几分钟就结束了,医院非常近,有可能马上捕捉到发病时的情况。但是,医院的路上可能就已经缓解了,医院就捕捉不到了,有些患者做24小时心电图也未必能捕捉到。

陆医生坦言:“这种情况确实比较棘手,我们医生只能根据症状凭借临床经验进行推断。”

怎样判断心慌是否危险

那么,究竟什么样医院就诊,什么样的心慌不用看医生也没关系呢?

陆医生表示,现在有很多穿戴式的设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跳情况。或者有些人自己会“搭脉”,可以通过脉搏来了解自己的心跳状况。

1.如果是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心跳比较快,同时伴有出冷汗、头晕等症状,医院去就诊,因为这可能是很严重的心律失常。

2.如果有些病人本来就知道自己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疾病,只是有早搏,自己能摸到或感觉到停搏、漏搏,这种情况就不用着急,医院去就诊。

3.临床上比较多见一些病人,医院就诊检查,但各项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明确没有器质性疾病,也没有心肌缺血,心脏的各项功能都是正常的,那么这类人就不要过于担心。如果自己测下来心跳不是很快的话,医院。

但是陆医生提醒说,对于有心慌症状的首次发病的患者,医院去做一些相关的检查,不管是心脏本身的原因还是心脏外的原因,都要进行排除。

对于反复检查却查不出问题者,陆医生建议:“这些人首先要自己心理调节一下,不要紧张,因为越是紧张越容易心慌,越控制不住。”有些年轻的女性,出现心慌后非常紧张,就大口喘气,喘着喘着就会过度通气,导致手麻、抽筋,看起来非常严重。医院一查,都是正常的。所以,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紧张。如果不能明确是否有问题的话,医院就诊。因为心脏的疾病发作起来有时候比较紧急,不能拖延。确定没有器质性疾病者,就不要着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心慌会发生猝死吗

近些年来,关于猝死的报道非常多,这些病人往往之前并没有发现心脏病。不少心慌患者就会担心,即使检查正常,是否仍有可能突发猝死?经常心慌的人,在运动时是否需要提防猝死的危险呢?

陆医生介绍说,老年人猝死的原因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比如急性心梗。心慌的病人如果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猝死的可能性就不大。发生猝死的多数是有器质性疾病的人,比如心超发现有心肌病的、CT发现有血管狭窄的,以及一些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另外,运动员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率相对比较高,发生猝死多见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特别是在运动量过大的时候容易发生。

但是,这些猝死的病人不大会以心慌为表现。所以,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心慌病人,没必要过分担心猝死的问题。

坚持运动可以减缓心率

有些病人的心跳比常人要快一些,心率在每分钟90~次之间,有没有治疗的必要呢?

陆医生表示,对于长期心跳偏快的病人,如果同时有心慌的症状,可以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可以减缓病人的心率,改善症状。

如果病人没有特殊的症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进行改善,比如多运动。因为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快,激发心脏代偿功能,心跳就会慢慢减缓。所以,运动员的心率往往都比较慢。陆医生建议,年纪相对比较轻的,心跳偏快的,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果长期坚持运动,心率会慢慢下降。

中医中药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特别是现代医学检查无法查出问题,但病人又确实存在心慌等不适症状的,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或中成药进行调理。

另外,陆医生还建议,经常会有心慌的病人,日常生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作息时间要规律,不要熬夜。

2.平时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不要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d/8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