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华夏国萃的继承者济世惠民的

思索于脉之浮沉,

提捻于穴之银针,

温灸于艾之烟火,

推拿于络之纵横。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讲究辩证施治,要治标,还要治本。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研习传统医学,讲传承,更重发扬。

集中医内科、针灸推拿、中药汤剂、温灸理疗于一体,

除不通而痛、还纳正骨,疑难杂症,固本培元促进康复。

医院中医针灸科全体医务人员立志以中医传统医学除病袪疾,服务大众健康,用实际行动书写医者仁心。

以国医之法除顽袪痛

你以为的中医针灸医师们只是以针灸、推拿、理疗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治标不治本,可实际上他们是运用传统中医的辩证施治理念,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来医治调理,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似是腰痛,施针处却在足踝处,反复难治的头痛,只需一个针刀就彻底消失,在中医针灸科常会听到患者说起“神奇”二字,殊不知,这“神奇”的背后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数代前辈的智慧结晶。

一根长5厘米左右的穿刺针在中医针灸科负责人白贺霞手中灵活地做着扫散运动,只见小针在患者皮下呈扇形游走,同时配合肌肉再灌注动作,几处穴位的治疗做完仅几分钟时间,“来,现在再用你的手试着摸一下耳朵。”白主任鼓励着患者古丽大姐。只见她有些犹豫地伸出左臂,慢慢举高,紧邹的眉头写满了焦虑和担忧,但随着她的手臂伸高到一定程度,又缓缓落在头部右侧,她的眉头舒展开了,睁大的眼睛散发出惊讶的光芒,她抑制不住喜悦地说:“哎~,我能摸到耳朵了哎,我的胳膊不那么疼了哎~”,看着患者开心的样子,白主任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位哈萨克族大姐患有肩周炎,近一个月来不能端碗吃饭,不能自己梳头,来到我院中医针灸科住院治疗。刚来时,仅为她做一个基本的体格检查都让她疼的直叫唤,手臂做外展、后伸、上举等的功能动作均受限,白贺霞主任查看过病人的情况后与主管医生曹冬为她制定了“浮针+普通针刺”的治疗方案。第一次治疗后患者左肩关节疼痛消失,左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可以端碗吃饭,也可以梳头,但仍然够不着右侧耳朵,每日进行普通针刺,两天后进行第二次浮针治疗,选取同样的穴位及方法,治疗后左手可以够着右侧耳朵,配合普通针刺治疗一周后,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左肩关节活动正常,可以正常吃饭及梳头。

近日,一位患癌的75岁的李大爷拿着写有“三根神针针穴疗经、一双妙手手到病除!”的旌旗特意来感谢中医针灸科的医护人员。他被不明原因的上肢触电样疼痛折磨了半年之久,辗医院医院,却没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常常夜不能昧,后期吃止痛药都已经不管用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我院中医针灸科治疗,白主任和主管医生仔细查体,确定了他的痛点,明确患肌为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选择浮针治疗,每次治疗约3分钟时间,第一次治疗后李大爷高兴地说,减轻了至少一半,第二天查房时,李大爷高兴地说:“我昨晚上一觉睡了6个小时,太久没有睡这么长的觉了。”随着后续的治疗,李大爷的疼痛逐渐消失,他被中医治疗手法深深折服。中医内涵博大精深,《黄帝内经》中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而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如浮针治疗的“古法新用”为中医的诊治带来了新的生机,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浮针」

以国药之魂抗疫除疾

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中医针灸科闻令而动,默默在后方发挥中医药保健作用,为前方的工作人员提供最大的健康保障。

科主任白贺霞根据每日用量,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中药熬制和打包工作,有一名医生全程参与药物的配制、熬煮和打包,确保药物质量,4名护理人员轮流操作值守,5台煎药锅持续工作,工作量最大时持续工作到凌晨3点才将当日所需中药汤剂全部熬制分装完毕。然而,因为用药量巨大,煎药机也已经“忙”不过来了,机智的中医人不会因为硬件受限而停止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家按时按量喝上中药,他们请来了“外援”——职工食堂,开启大锅、小锅一起熬的模式,将中草药用无纺布袋子封装,放进大锅熬制,中医针灸科医生严格监督熬制过程,保证时间充足、方法正确、卫生安全。每一次熬制中药的过程,都是中医针灸人连续几日的不眠不休,两次疫情共为多名一线工作人员送去中药汤剂多包,为疫情防控贡献着中药力量。

中药汤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预防作用,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方面也有明显的功效。

近日,一位患心律失常的潘阿姨就在中药汤剂的调理下,由最初24小时室性早搏次到治疗后24小时早搏42次,她说:“我本人亲自见证了什么叫中医的博大精深!”

潘阿姨存在心悸不适已经有三年多了,曾转至新疆医科大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时间不长便又复发,特别是今年越发严重了,反复多次住院治疗效果欠佳,听闻我院中医针灸科白贺霞主任在心脏疾病的中医治疗上有一定经验,便慕名前来。9月18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早搏,有时呈二、三联律,T波倒置(下壁、广泛前壁),室早总数次,患者舌体胖大,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略厚,舌下脉络迂曲偏粗,双脉沉细、结代。四诊合参,综合辩证为心悸,气虚血瘀证,给予中药汤剂补气活血、化瘀安神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于9月25日复诊时,潘阿姨说她翻身时不再感到心跳厉害了,睡眠较前有所改善,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次,比原来减少了一半,潘阿姨喜出望外,没想到中药的效果这么好,继续治疗至10月13日,潘阿姨眼中洋溢着喜悦,高兴地说现在心悸、乏力症状已经消失,夜间睡眠明显好转。12月1日再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总数仅42次,基本恢复了正常。潘阿姨感慨地说:“我因为这个病一直很焦虑,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见效,真是没想最后是中药把我的病给治好了,让我对中医刮目相看,也让我对中医针灸科的医务人员感激万分。”

(点开看大图数据对比)守正创新传国医之道

中医针灸科以“病人至上,精诚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人享有优质服务”为宗旨,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发展理念,以“针药结合、内外合治”为诊疗特色,铸造成集治疗、预防、保健、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疗效有口皆碑,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吸引了昌吉市及周边地区众多患者前来就医,为广大患者提供最舒适、最简廉的中医诊疗平台。

在主任白贺霞的带领下,科室医务人员在原有中医疗法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理念,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精髓,也结合当代医学不断深化和发扬光大。白主任坚持每日晨会将特殊、疑难病例拿出来一起查房,一起分析讨论,给患者制定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她坚持每一位新入患者亲自查,一方面为年轻医生传授经验和把关,另一方面也让患者感受到对他的重视。特别是引入一些新疗法治疗一些顽疾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治疗带状疱疹采取“火针点刺”的方式能迅速让疱疹收敛结痂,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运用可视化针刀技术避免针刀损伤重要的神经及血管,耳背放血疗法可以改善失眠和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有一定美容作用;对每一个不明原因疼痛的患者仔细查体,认真分析经络走向,从而有的放矢进行针灸治疗,能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腿痛采取“远程轰炸”的方式进行浮针治疗……将耳穴压豆、揿针、肌效贴、蝶腭神经节针刺、芒针、电针、颊针、督脉灸、隔姜灸、雷火灸等中医疗法运用纯熟,同时配以中药汤剂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养心神,每一种疗法和每一味中药就好比中医医生的枪,他们都能使用的得心应手,一个患者,一套方案,只为治愈疾病、除痛袪疾,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用对中医之法,用好中医之药,用精中医之道”。今年,中医针灸科共收到8面旌旗,感谢信60封。

「患者向医务人员赠送锦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医针灸科团队正以此为目标,努力在中医的道路上跋涉前行,做华夏国萃的继承者,济世惠民的悬壶人。

领衔专家介绍

白贺霞,女,出生于年4月,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现任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担任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中西结合肿瘤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石河子中医学会理事会理事、昌吉州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新疆自治区中医执业医师考官。从事科研、教学、临床十余年,主持及参加课题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4部。医院浮针技术引进第一人。擅长运用中药辩证论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体质调理等疾病;擅长采用浮针、毫针、芒针、拔罐、放血、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面瘫、脑梗塞后遗症、膝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布鲁菌病性骨关节痛、偏头痛等疾病;擅长运用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干眼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失眠、抑郁、焦虑等疾病。在临床上提倡“针药并用、内外合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

潘才丕,男,出生于年08月。本科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师承福建名中医周来兴主任医师(国家第三批、第六批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主要擅长中医内科疾病,尤其是脾胃病、咳喘、心脏病等内科疾病的中医药辩证治疗。

任晓红,医学硕士,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对新疆多发性疾病有独特见解,擅长月经病、带下病、绝经期前后诸症、不孕症、不育症、胃肠疾病、咳嗽、哮喘、痤疮、不寐、便秘以及消渴、眩晕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擅长乳腺癌、肝癌、肠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放化疗前后的中医调理同时辅以穴位埋针、浮针、埋药等治疗方法,针药结合施治,常获良效。

于秀萍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委员会委员,中国小针刀协会会员,中国刮痧协会会员。曾发表论文10余片篇,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利用神经阻滞,平衡针、小针刀,关节腔注射,治疗颈、肩、腰、腿痛及各种软组织的损伤,尤其对面瘫,头晕,头痛,腰椎间盘突出有独到的见解。

郎晋级,医院中医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担任新疆中医学会整脊专业委员会委员,昌吉州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近年来发表论文6篇,主持州级科研项目1项,荣获国家级专利发明2项,擅长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的治疗,尤其在中医推拿整脊治疗脊柱源性颈腰痛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利用小针刀,神经阻滞等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和软组织损伤等。

吴崇江,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发表论文三篇,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各种常见病及疑难病治疗,尤对咳喘,失眠,胃肠病,心血管病,风湿病,不孕证,月经不调,过敏性鼻炎,痤疮等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曹冬,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国针灸医师协会会员。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近10年,擅长运用传统针灸、火针、小针刀、浮针技术、埋针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疼痛、软组织损伤、面瘫、失眠等疾病,擅长运用微创穴位埋线技术治疗慢性鼻炎、慢性胃肠功能不良、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便秘、慢性荨麻疹、湿疹、肥胖等疾病。曾在新疆医院针灸科进修浮针、穴位埋线。

健康-8162655-

编辑:张敏校对:贾若艺/王淅审核:张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d/94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