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赶作业9岁女孩心脏发疯一天早搏
▲术后,小月躺在病床上
心跳如脱缰野马
小月今年9岁,两个月前由于感冒总是发热流涕。一段时间下来,感冒症状消失了,小月却患上了“心慌病”,经常感觉心悸难受。
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她患有频发室性早搏。虽然正常人也会出现早搏的情况,但小月的早搏24小时竟有3万多次,占了总心跳次数的三分之一。如此频发的早搏可能会对小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医生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没想到,因为赶作业、疲劳等因素,8月下旬,小月的心脏如野马奔腾般再次“发疯”,连药物也难以控制。“我们分析,当她感冒时,病毒可能侵入,在心脏留下个‘疤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来效果不理想,二来长期的药物治疗存在很多副作用,因此建议小月接受射频消融术来根治早搏。且早治愈也不耽误学业。”王利宏主任说。
▲手术中
“鸡蛋”上动手术
两天前,小月被推进了心导管室。虽然王利宏主任做过非常多的室早射频消融,但却也有些压力——一个人的心脏大约就是自己拳头的大小,而一个9岁大的小女孩心脏也就比鸡蛋大不了多少。
想在鸡蛋大小的心脏里寻找到产生早搏的病灶,导管操作需极其精细,小小的心脏又很娇嫩,手术中发生心脏穿孔的可能性也比成人大得多;再者,孩子的心脏还在发育阶段,心脏里的传导电路往往位置浅表且娇嫩,稍微不慎的操作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能上学喽!”今天上午,小月出院了,终于可以回到校园去了。
生活习惯很重要
王利宏主任介绍,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等,都是早搏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都市人多有这类不同程度的习惯,而被透支的虚弱机体,一旦遇到病毒侵袭,如病毒性感冒等,就会加速病程发展乃至摧垮身体。
“频发的早搏可致乏力、头晕等,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正常人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各类早搏,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注意休息,学会自我放松,戒烟酒。大多数人都能通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来减少早搏的发生。”
“研究发现,即使原先没有基础心脏病,如果24小时早搏次数长期超过1万次,就会导致心脏增大,心功能减退,这些病人还是需要积极治疗,尤其是合并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有可能演变为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王利宏主任表示,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早搏,如右室流出道(指心脏三尖瓣口到肺动脉这一段),在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开学后,学习压力加大,
孩子们更要注意劳逸结合
毕竟老话告诉我们,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
(记者梁婧娴通讯员宋黎胜)
你可能还喜欢看
开学第一天,浙里的学校都超精彩!看了真想让人再过一把学生瘾
杭州部分城区秋假时间定啦,寒假比去年早了11天!机票可以考虑定了吧
带手机进校即摔、发辫不得超过21厘米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校规”,你觉得合理吗?
来源:浙江在线
监制:唐明
统筹:陈彩燕
编辑:陈彩燕
浙江在线文化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