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院长医院用心服务百姓健康
全国心血管领域处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如何向外辐射?如何最大可能抢救危重症患者?医院管理局与北京城市广播联合推出“共绘蓝图健康协同——市民对话一把手?医院院长”系列节目,11月24日首都医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魏永祥教授做客。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魏永祥教授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这对于医院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医院要把医院发展的指引和方向。用心守护群众健康,是职能所系,也是责任担当。在这个方向的引领下,医院要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好本职工作,把医疗质量和安全当作永恒的主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始终把群众健康放在心上,使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生根。
优势在心血管,强在多学科协作
医院的特色和实力,重在心血管专业,强在多学科协作,可以治疗难度系数大的危重症患者。抢救实力到底有多过硬,魏永祥用几个数字来说明:医院的急诊抢救目前已开通十条绿色通道,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多发创伤,急性颅脑损伤,危重孕产妇,急危重症患者ECMO辅助抢救,耳鼻喉等。抢救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绿色通道确保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时间小于90分钟,确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必须于2小时内进入手术室,2周内的急性肺栓塞得到急诊溶栓治疗。
医院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了更多“生的机会”
本月,医院的大血管团队又成功抢救了一名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一旦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2天内死亡率高达50%。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平均致命性可达到发病24小时内死亡率20%,一旦不及时治疗,会直接导致孕产妇和胎儿死亡。医生需要全力和时间赛跑。
刚才说到的这名患者,医院大血管团队,耗时10个小时,7个科室协作,15名医护共同努力成功挽救了2条生命。这是一位山东患者,37岁女性,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同时合并妊娠晚期(孕35+周),病情复杂凶险,患者及腹中胎儿随时可能因主动脉破裂而死亡。上午11:00,患者接入手术室,妇产科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尽最大可能保全腹中胎儿生命,但剖宫产术中随时可能出现主动脉破裂情况,所以大血管外科医生也同时做好了立即开胸手术抢救的准备。中午11:50,胎儿顺利娩出。由于各方面原因,胎儿呼吸循环微弱,儿科医生立即对胎儿进行抢救并转往新生儿监护室。紧接着主动脉手术开始,由朱俊明主任亲自主刀,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孙氏手术。晚上19:50,手术顺利结束,患者转往心外监护室恢复。
过去很多妊娠合并心律失常的女性不得不选择放弃孩子,因为心脏无法负荷继续妊娠。王女士第一次怀孕时,就因为服用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不得不流产,当她再次妊娠5周,又出现了严重的房颤,心室率最快时达到次/分,同时伴有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已经无法负荷继续妊娠。如何保住这个孩子?常规的射频消融术因为在X线下操作,对胎儿会有伤害,一般来说,妊娠早期女性是不建议做射频消融的,否则对母亲和胎儿都可能有风险。医院有全世界最大的房颤诊疗中心,马长生教授带领房颤团队采用的“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借助三维超声成像手段,零射线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操作,避免对胎儿的辐射风险,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生的机会”,使王女士和胎儿“两全其美”。
为岁老人植入心脏起搏器
岁的老人,因为头晕、乏力等不适入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其存在严重心律失常——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随时有心脏骤停、猝死风险,必须植入永久起搏器。但老人超高龄,同时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多种危险因素,手术风险极高。
医院在老年复杂高危心脏病诊治、冠心病微创介入治疗和学术科研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老年心血管病团队经过详细、全面的术前评估,积极的术前准备,联合全院多个学科共同会诊,成功为这位期颐老人进行了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如今老先生心脏功能正常,康复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不停跳搭桥例数位居全国第一
去年医院冠脉搭桥手术多例,其中不停跳冠脉搭桥占到总搭桥手术的90%。冠脉搭桥死亡率0.67%。不停跳搭桥术就是在不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做搭桥手术,手术难度加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但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成立肺栓塞多学科救治“快速反应部队”
肺栓塞是三种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21世纪亟待解决十大心肺疾病”之一。年7月,在国际肺栓塞救治团队联盟(PERTConsortium)的指导下,亚洲第一支专注肺栓塞多学科联合救治的“快速反应部队”——医院肺栓塞救治团队(pulmonaryembolismresponseteam,PERT)成立,并牵头成立中国肺栓塞救治团队联盟。
我国每年肺栓塞住院患者超过30万。目前肺栓塞确诊率较低,且早期死亡率极高。医院开启团队救治新模式,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包括急诊危重症、呼吸危重症、心外科、血管科、介入科、血液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心外危重症中心、医学影像等,达到快速反应、共同决策和优化治疗的目的,提高肺栓塞的综合救治水平。
新技术新设备服务更多患者
过去仅能采用体外循环下做主动脉瓣膜手术,许多高龄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而不能接受外科手术,只能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较高。目前,医院已经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微创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包括经心尖的以及经皮的微创手术,接受手术的都是八十多岁高龄的患者,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主动脉瓣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微创手术的技术突破,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流的技术需要一流的设备为支撑。近期,医院引进安装了第三代双源ForceCT,时间分辨率达到目前最高的66ms,全心扫描最快仅需0.20秒,肺部扫描仅需0.4秒,头颈心扫描最快0.7秒。扫描更快,图像更清楚,患者更安全,对于心率快和心率不齐的患者的检查具有明显优势。另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可以通过几个1厘米左右的微小切口进行外科手术,医生无需直接接触病人,操纵机械手完成手术。机器人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医疗服务既做加法、也做减法
今年知名专家团队数量增加到了7个。开设了多个专病专症门诊,如房颤门诊、瓣膜中心门诊、主动脉疾病门诊、疼痛门诊、肛肠门诊等,帮助患者精准就医。开设专科护理服务,包括静脉治疗、皮肤护理、糖尿病、肾病健康教育等。开展治疗药物综合管理门诊,为患者建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用药档案,评价术后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并采用医生转诊的模式预约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药师服务。
就在前几天,医院成立了新的社会服务部,为等候亲人手术的患者家属在离手术室最近的地方提供很好的休息环境,有屏幕动态播放手术进展情况,提供免费饮水,背景音乐,装修很温馨。设有医患会谈室,方便医患沟通,提供心理咨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无缝隙服务,打造安贞服务品牌。
减法是让患者少等候,少走路,少花钱。严格控制预约时间。门诊化验全时段抽血,大型检查分时段预约,预约时间从52天缩短到48小时;开展中草药、代煎汤药配送到家服务,方便上班族、老年患者及外地患者等。实现出院带药指导的“私人订制”。出院带药送到床旁,药师床旁标准化、个体化指导出院带药,目前14名临床药师为8个临床科室的患者提供服务。开展精准药学服务,医院心血管特色,开展了氯吡格雷等39种药物的基因多态性检测与精准药学服务工作,避免药物治疗无效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优化药物选择,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救治患儿技术援助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送健康
年10月2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到首都医科医院看望“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第二批来京治疗的蒙古国先心病患儿及家长。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8名蒙古国患儿,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四个半月,患有右心室双出口、法四、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等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大多数伴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目前已有26名顺利完成治疗,恢复情况良好。
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医院中最大的儿童心血管病中心,是我国唯一集心脏外科、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功能检查为一体的小儿心脏团队。医院的重点学科,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在医、教、研、防四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年5月,中心成功救治了由中华慈善总会资助的12名缅甸重症先心病患儿,为增进中缅胞波情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魏永祥院长介绍,医院近期将接医院包括外科、危重症、内镜专业的三名医生来院进修学习,帮助蒙古国提升医疗水平,促进中国与蒙古国的民间交往和医学交流。并通过医疗救助、技术援助等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更多沿线国家和地区送健康。
医院通州院区工作有序开展
医院通州院区工程是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重点工程项目。通州院区选址在通州宋庄镇,床位张,近期开工建设。全面统筹、长期规划,确保通州院区建设做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今年6月,首都医科医院与通州区卫生计生委签署了《建立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建立医疗联合体,帮助通州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转载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北京城市广播所有声明:欢迎分享!如需转载或合作致电:-收听收看广播节目:北京城市广播频率FM/AM《健康加油站》直播时间16:30—17:30
视频播出:腾讯视频、今日头条、北京时间、一直播、北京广播网同步视频直播
直播时间16:30—17:30
手机收听:应用商店中下载APP—听听FM,搜索订阅《健康加油站》栏目
认识我《我爱问医生》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