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妈妈自述父亲感染去世,我在澳洲,妈妈

北野武说过,

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

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

发生了两万次...

告别逝者,

而我们还要坚强的活着...

作者:黄丽娟

来源:长江网

这是新冠病毒疫情下,一个普通澳洲华人家庭的真实故事。

土生土长的武汉伢安妮(化名)和丈夫、两个上小学的儿子已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定居8年。

她的父母一直居住在武汉,父亲65岁,母亲62岁。

今年春节,安妮的父亲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去世。

安妮的母亲是轻症患者,医院经过治疗后已出院,在酒店隔离14天后就能回家了。

近日,身在澳大利亚的安妮写了一篇长文,记录了一家人这段时间的经历,她感谢碰到的好心人,也鼓励妈妈乐观以待,

“期待疫情结束,早日和妈妈团聚,一起生活”。

2月10日,医院,一名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

今年1月16日,爸爸因为严重的心脏早搏,做了心脏消融手术,成功治愈。

1月22日,我还提醒爸妈去买点菜在家里屯着。

1月24日,我听说爸爸开始发烧,38.6℃,并且干咳,我哭了。

1月26日,医院检查后回家在卧室隔离;后来又到酒店隔离,发烧接近40℃,全身乏力,酸痛,无食欲。

2月医院。

爸爸发病以来,妈妈一起处于精神紧张和身体劳碌的状态中,每天照顾爸爸的三餐,家里的清洁、采购食物和药品,医院、社区。

从2月1日开始,妈妈也出现了十天的发烧,体温一直在37.8℃~38.5℃徘徊,人也变得乏力。核酸检测阳性后,住进了酒店隔离。

2月10日凌晨2点,爸爸住进了ICU,陆续出现心、肾和呼吸衰竭。

2月12日凌晨0点10分,爸爸去世了。

那天,我哭了一个下午。

家里没人,我在偌大的房子里,吼了一下午,这是我这辈子哭得最惨的一次,没有经历过至亲离世的人,无法体会这种痛。

爸爸去世的当天,在社区的协调下,妈妈被安排去了硚医院。

妈妈入住几天后,移动厕所换成了新建的公共洗手间;

一日三餐很准时,营养搭配丰富;每天有中药,后来也有西药;

每天给患者量体温,查血氧饱和度。

我妈每次有问题去问医生都能得到及时耐心的回复。

我妈本来很悲伤、焦虑、恐惧、孤独,在方舱慢慢有了好转。

在爸爸患病的过程中,我的好朋友、好同学,非常关心我们一家,不断地帮我找医生咨询,给我爸妈寄口罩,走路、开车去药房买药、送药。

我父母的朋友、亲人,冒着自身健康的危险,用电动车、家用车,接送医院看病,并在我妈隔离期间买药送药、送饭。

爸爸去世后,我意外地陆续收到了来自我们班和其他班级、同年级其他系的同学捐款共计元,本来我只将父亲过世的消息告诉了我的好朋友。

大灾背后是大爱!

我还要感谢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

他们是一群在高风险下工作的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工作已经非常不易。

赶赴武汉的医务人员

经历了这些,我感触很多:

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终点以何种形式到来,

我们无法为此做准备,

但是我们唯一应当做的是,

珍惜身边人,

去做自己最想做、最喜欢、最有价值的事情。

如果想了解

1.悉尼中学、小学的最新排名情况,

2.Naplan历年真题,OC攻略,

3.27页悉尼奖学金考试攻略等信息,

请扫码后台回复“排名”来查看

悉尼妈妈社群矩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02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