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建宁这位教师用爱心守护山村孩子
一个办公室、两间教室,没有高大上的教学楼,没有琅琅的读书声,走进建宁县黄埠乡友兰村教学点,一年级教室,三张课桌排列有序,3名学生正排成一列纵队,正在老师带领下,学习掌握“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的具体位置。
友兰村教学点是离黄埠乡4公里的一所村小,目前仅有3名一年级学生和4名幼儿园学生。黄在明老师是这个教学点的负责人,也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今年已经是他在这所村小的第4年,也是他坚守边远山区的第42年。
黄在明课间与孩子们互动一进村小就是一辈子
黄在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小老师。年,黄在明年仅15岁,初中刚毕业,考上了高中,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他没有选择继续学业,而是到村里小学应聘民办教师。由于上学时成绩就不错,他顺利成为黄埠乡山下村村小的一名数学老师。“没想到,这一教就是40多年。”黄在明感慨,每当看到村里这些孩子脏兮兮的小手和求知的眼神,就情不自禁地想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由于长期与村里孩子接触,孩子们性格活泼,但是普遍家庭困难,缺乏家庭教育,这些特点黄在明都如数家珍。
正在上课的黄在明
这些问题怎么办
“这就要求我们责任心要更强,对孩子们也要更有耐心。”黄在明说。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从教这么多年,从山下村村小,到外窠小学(黄埠乡小学分校),再到现在的友兰村教学点,黄在明基本上带的都是毕业班,所带班级成绩均非常优秀。村里有些孩子还是留守儿童,或者是单亲家庭。让黄在明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年,他刚到友兰任教时,有一个女孩,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上学时都没什么笑容,做什么事情也不积极,成绩不理想。侧面了解女孩的家庭情况后,他经常找女孩谈心,让她安心在学校学习,不要受家庭环境影响,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学校,或者老师。后来,女孩逐渐开朗起来,成绩也越来越好。“打开孩子的心扉,有时候只需要一个不经意的关怀,在他们心里,这种关怀就是一种认可。”黄在明说道。黄在明的家人现在都在城里。很多人问他,在村里呆了这么多年,成绩又这么好,怎么不想办法调到乡里,或者县里的学校呢?黄在明总是淡淡一笑。他常说,村里的孩子非常渴望知识,总有人要在村里给他们上课,要是大家都走了,他们怎么办。
与孩子们亲密无间
一个信念便是一种力量
“有黄老师在,我们放心。”友兰村村民谢长武告诉记者,他的小儿子目前正在村里读一年级,而大儿子已经在乡里读书了,大儿子当时也是从黄在明班上出去的,把小儿子再交到他手上,什么都不用担心。友兰村距黄埠小学虽然只有4公里,但把孩子送到乡里读一年级,年纪太小,生活很难自理,还得早晚接送,不方便。所以,村民们都选择把孩子放在友兰村教学点,生活负担就小了很多。黄在明说,在村教学点上班,遇到下大雨时,很多时候家长们由于农忙,经常没空接孩子,往往需要等很长时间,有时候自己还得把他们一个一个送回家。虽然很累,但是每当把孩子送到家中,家长们都会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这便是黄在明一直坚守的动力。“黄老师不仅课上得好,关爱学生,学校大大小小的设施还都是他弄好的呢。”同事周玉宁老师一边指着教室的开关,一边说,水、电、开关等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是黄在明自己弄。以前,学校没水喝,老师们还得到井里挑,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今年正月,黄在明心脏不舒服,到三明检查后,发现患有心脏早搏,得马上住院治疗。“住院了孩子没人管,那可不行。”于是,他便和医生商量采取药物治疗方法,让他在家里慢慢调理,又可以兼顾学校的孩子。一个信念便是一种力量。黄在明会因孩子们学会一个拼音而露出灿烂的笑容,会因他们多学会一个游戏而满足,会因他们哭泣而感到沮丧……“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行业,选择了山区这一舞台,我无怨无悔,我愿意用生命守望着这片山村,用爱心守护着农村的孩子。”这是黄在明的真情流露。
来源:三明日报、建宁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陈姝文责编:夏雨婷审核:黄首元1.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欢迎投稿或提供新闻线索,投稿邮箱:jnjyjbgs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1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