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学习德国经验,发展中国心脏预防康复
年初
德国之所以能建立世界上最好的心脏康复体系,是因为心脏康复有立法保障和医疗保险。每一个心血管病患者在其疾病急性期后,都可接受3~4周心脏康复,由医保支付费用。
正因为在德国心脏康复有立法,所以无法做有关心脏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大约30%的患者因为个人原因,不愿意接受康复服务,这一比例实际上无法准确获取。
住院心脏康复II期:医保每天支付90~欧元,共21天;门诊心脏康复II期,医保每天支付费用75~87欧元,共15~18天。
III期心脏康复(INA,Intensiveaftercare):医保每天支付56欧元,每天4小时,每周2次,不超过3个月。
IRENA(Intensiverehabilitationaftercare):医保每天支付25欧元,每天2小时,每周1~2次,不超过8周
心脏俱乐部:每次治疗医保支付6欧元,每个俱乐部最多不超过15人。接受小组集体康复治疗,每次60分钟,共90次。心脏俱乐部为会员制,患者除医保的6欧元外,自己还要付一定费用。
心脏康复中心晚上和周末为俱乐部提供场地和服务。
德国科隆市有多个心脏康复俱乐部,共个患者会员。全德国有多个心脏俱乐部,大约有000个患者会员,这仍远不能满足心脏病患者的需求。目前仅25%~40%的心脏病患者,可获得心脏俱乐部服务。
全德国有医院,康复床位00张,10张床位用于住院康复,0张床位用于门诊康复。
即使在德国的医疗体制下,医疗资源主要也用于治疗。年亿欧元用于治疗,但不到10亿欧元用于预防和康复。
德国心脏康复协会前任主席MartinKaroff教授是心脏专科医生,又是心脏康复领域的专家。在与我们的座谈中,他强调在德国支架过度使用情况也十分严重,稳定的患者做的过多,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应搭桥的也做了多个支架。在德国,有法律与医保付费机制限制,也难免支架的过度使用,这也是件世界性问题。
德国的心脏康复充分体现心理-生物-社会的综合医疗服务模式,强调一定要以心脏专科医生领导下的团队,包括护士、运动治疗师、心理治疗师、戒烟指导、营养师和社会工作者,对患者提供全面和全程服务。
我们在科隆医院,都建在风景秀美的郊区。一家以住院康复为主兼有门诊康复服务,另一家以门诊康复为主,也有住院康复设施。医院除以心脏康复为主外,也有一部分骨科康复。住院康复有单人间和双人间病房,住双人间,由医保全部支付;住单人间,患者个人付差价。
德国的体育大学培养大量运动康复治疗师。
我们在科隆体育大学参加了两天半培训。既有系统讲课,也有实操体验;期间参加半天的北欧行走,大家感觉很好,认为应把北欧行走整合入中国心脏康复。
德国心脏康复十分重视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恢复工作,尤其对中青年患者,这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II期康复后,参加心脏俱乐部的患者比对照组的运动能力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所需药物显著减少,心脏并发症减少54%,医疗费用减少47%。
本文节选自《医学评论.人文随笔》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充分落实非医疗干预,全面落实个体化的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
胡大一健康口诀
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
胡大一慢病健康的五大处方
药物处方
运动处方
营养处方
心理(睡眠)处方
戒烟限酒处方
胡大一健康三字经
管住嘴迈开腿
零吸烟多喝水
好心态莫贪杯
睡眠足别过累
乐助人心灵美
家和睦寿百岁
胡大一大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