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属心律失常,为什么说它不是病呢还有哪

现在医学检查和化验技术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去医院一次检查少则上千,多则数万。患者对检查化验结果了解很少,医生往往由于忙而不能给以充分解释。

很多与疾病无关的检查结果,被患者误认为大事,导致不必要的焦急甚至惊恐,同时诱导进一步的过度检查,过度医疗。

今天整理了一些很多患者都比较困惑的问题,和大家详细来说说。

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心律

不少患者看到心电图上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

我们的心脏是先有电兴奋后有机械收缩。心脏的电兴奋由右心房上方的窦房结首先发放电脉肿,窦房结活动的频率受自主神经(交感和速走)神经控制,就像中医讲的阴阳。交感兴奋时心率就快,迷走兴奋时心律就慢。

白日、运动、激动、受惊吓、饮浓茶、咖啡时交感兴奋,窦房结的电活动就加快。安静、入睡时窦房结电活动就减慢。甚至一呼一吸,交感迷走就会交替兴奋,吸气时窦性心率就稍快,呼气时窦性心率就减慢。

因此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健康的表现,而非心律失常。

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

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毫无症状,体检或因其它病就诊时偶然发现。

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很多儿童早搏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早搏数1万至2万多,孩子们无一人有症状。但成年人有症状者很多,症状可能与早搏有关,也可能与焦虑有关。因对早搏不了解,或医生对早搏未做解释或者错误解释。

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但早搏不是独立的疾病,也不具有独立的风险。没有心脏病的早搏,最好的治疗是不用药、不治疗。有心脏病的早搏,应治疗基础心脏病而不治早搏。CAST研究显示,有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越积极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猝死越多。

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

正确对待心率延缓

看到心电图上报告窦性心动过缓,有的患者也会紧张。有时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吃了β受体阻滞剂,心电图报告说心率每分钟53次或48次/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也不敢再吃药了,自己停药。实际上,心率的合理适度减慢是对心脏的保护。

人的一生,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或入睡,心脏都在不停跳动。心率慢一些,让心脏不过劳,有益于心脏的健康。大家都知道,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更健康,他们的心率也比较慢。

值得注意的一个有趣现象是: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一生心跳似乎是“定数”。心率慢的寿命往往超过心率快的。老鼠心跳每分钟次,寿命两年;乌龟心率每分种6次,可活八百年。

只要无不适的症状,心率静息时每分50+次,甚至47-48次不必紧张,不需用起搏器治疗。冠心病的患者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降至53次/分,偶尔47-48次/分,只要无不适感觉,别停药,也不需减量。

不要盲目接受起搏治疗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Holter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

如果一个长间歇是2秒,每分钟60秒,60除以2就是每分钟最慢心率30次;如长间歇为3秒,每分钟最慢心率就是20次;长间歇如为4秒,每分钟最慢心率就是15次。这些数字往往会令人焦急、紧张甚至惊恐。

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现在指南提出长间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须植入起搏器。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

心电图要注意区分类型

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上如报告为II度房室传导阻滞,要区分是I型还是II型。如为I型,又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如为II型可能需要起搏治疗。

我看到不少动态心电图报告常把I型误报为II型,易误导过度起搏。如看到心电图报告为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又毫无症状,要找有经验的医生认真看看,别盲目接受起搏。

其实在患病之后,很多人注重的是治疗,当然了,这也没错,但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是很重要的,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7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