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在同步化治疗短期血流

白癜风袪白 http://pf.39.net/bdfyy/jdsb/190619/7230191.html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治疗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合并心室运动不同步,尤其是合并左束支传到阻滞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案之一。目前CRT的术式主要为右心房+右心室+冠状窦起搏,随着希浦系起搏的兴起,部分右心室起搏由传统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或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调整为希氏束起搏或左束支起搏,以实现更好的电同步性和机械同步性。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和内梅亨大学医学心血管研究所的学者们在传统CRT的基础上,术中经股动脉植入左心室间隔部临时起搏器,并通过测量QRS波时限,QRS波面积(三维心电图),心室激活时间标准差(SADT),左室最大压力阶差(LVdP/dtmax)来评估左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在同步化治疗短期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的影响。

研究纳入年11月至年9月以上两所医学院有CRT植入指征的患者27名,纳入标准为窦性心律,NYHAII-III级,LVEF≤35%,已进行心衰最优化药物治疗,LBBB且QRS≥ms或QRS≥ms,年龄18岁;排除标准为中重度主动脉狭窄,频发室早搏,有显著的外周血管疾病。在所有进行CRT植入的患者中,有16例成功实现希氏束起搏,且所有患者进行行左室间隔部临时起搏(起搏部位包括左心室基底部、间隔部、心尖部)。起搏模式包括双心室起搏(Biv),左室间隔部+右心室起搏(LVs+RV),单纯左室间隔部起搏(LVs),希氏束起搏(HB)。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起搏模式下,QRS波时限均显著低于基线值,且隔膜式间无统计学差异。QRS波面积在Biv和LVs起搏模式下显著低于基线值,且在LVs起搏模式下最小,同Biv起搏模式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在LVs+RV起搏模式下无显著降低。SADT在不同的起搏模式下均显著低于基线值,且在LVs起搏模式下最小,同Biv起搏模式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样,LVdP/dtmax在不同的起搏模式下均显著低于基线值,且在LVs起搏模式下最小,但同Biv起搏模式对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LVs+RV起搏模式。而在HB亚组中,QRS波时限、QRS波面积、SADT和LVdP/dtmax增值在希氏束汽博模式下和LVs起搏模式下均显著低于基线值,除外LVs起搏模式下QRS波时限较长,其余参数在两种起搏模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这表明,左室间隔部起搏不劣于双心室起搏和希氏束起搏。

图1不同模式下QRS波时限和面积

图2不同模式下QRS波时限、QRS波面积和SDAT对比

图3不同模式下LVdP/dtmax增值对比

随后,研究者们又进一步探索了左室不同起搏部位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QRS波面积在基底部及间隔中部起搏时显著低于基线值,而在心尖部起搏时无显著降低。而SADT和LVdP/dtmax增值在三个部位起搏时均显著低于基线值,且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这表明,LVs起搏模式下,间隔中部起搏和基地部起搏,优于左室心尖部起搏。

本研究通过左心室间隔部临时起搏证实左心室间隔部起搏具有不劣于传统双心室起搏和希氏束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探索了一种心脏再同步治疗新模式的可行性。左心室间隔部起搏只用植入单个导线,节省了医疗费用,且易于实施。但目前面临的困难是植入通路的问题,右心室电极需经动脉系统或穿刺房间隔植入,对于递送系统的要求较高,且相对于右心室,左心室血流更快,压力更大,其长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论证。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左束支区域起搏,通过右心室间隔面旋入左室间隔面,也可以说是左室间隔部起搏,其是否可作为CRT的替代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献来源:FloorC.W.M.Salden,JustinG.L.M.Luermans,SjoerdW.Westra,etal.,Short-TermHemodynamicandElectrophysiologicalEffectsofCardiacResynchronizationbyLeftVentricularSeptalPacing.JAmCollCardiol,.75(4):-.

策划英忠

审阅苏波

指导所苏

监制庆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8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