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导动态心电图专家共识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为临床医学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心电图的监测导联由1个通道到12导联系统,监测时程从几分钟24h、48h、72h,甚至更长时程,达数月之久。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迅猛发展,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危重症心电患者得到及时预警,许多患者从中获益。为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在心电学的深度和广度探索,研发出18导动态心电图系统,经过临床试验,年正式应用于临床。18导动态心电图在疑似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的监测中在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导动态心电监测技术
18导动态心电监测技术是指运用改良的Ⅰ、Ⅱ、Ⅲ、aVR、aVL、aVF、胸壁V1~V9、V3R、V4R、V5R导联连续同步监测心脏活动的一种无创检测技术。
2.1基本原理
18导动态心电监测技术,以心脏横面胸导联的左右延伸作为理论依据,在胸前V1-V6基础上,向右扩展3个即V3R、V4R、V5R导联,向左后扩展3个即V7、V8、V9导联,加上改良的Ⅰ、Ⅱ、Ⅲ、aVR、aVL、aVF六个额面导联,共同组成18导动态心电监测系统。
2.2电极安放部位
18导动态心电监测系统电极安放部位,右锁骨下(RA)、左锁骨下(LA)、左肋缘下(LL)、右肋缘下(RL),记录出Ⅰ、Ⅱ、Ⅲ、aVR、aVL、aVF六个导联心电图,反映了额面的心脏电活动。
胸部导联反映了横面(水平面)心脏电活动情况。胸壁导联电极安放部位有两种导联系统:
①胸部12导联心电图,即V1、V2、V3、V4、V5、V6、V7、V8、V9、V3R、V4R、V5R导联部位心电图(表1);
②改进的18导联心电图用V1、V2、V5、V9、V5R导联并推导出横面12导联心电图。(表2)
2.3医技人员
2.4数据处理及分析
2.导动态心电图报告规范
导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作为无创、实时、记录时间长、信息量大,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各个专业。18导动态心电图可以用于检测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下壁、左心室后壁和右心室心电活动,在疑似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的心电监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1急性心肌缺血
18导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程监测和显示心绞痛发作全过程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具有独特优势,避免了左心室后壁和右心室心电信息的遗漏。结合临床18导动态心电图可以依据缺血型ST段的变化特点,计算出心肌缺血总负荷,并分别计算各部位相关导联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对于及早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非特异性ST-T改变
心肌桥、心肌炎、心包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外疾病、创伤、感染等,都可引起心电图ST-T改变,应注意鉴别诊断。
3.3心律失常定性与定量分析
3.4室性早搏起源的定位
18导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形态:
左心室起源室性早搏:V1、V3R-V5R导联QRS主波向上,V7、V8、V9导联QRS主波向下,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
右心室起源室性早搏:V3R、V4R、V5R、V1导联QRS主波向下,V5、V6、V7、V8、V9导联QRS主波向上;
前壁起源室性早搏:V3R、V1-V5导联QRS主波向下,V7、V8、V9导联QRS主波向上;
后壁起源室性早搏:V3R、V1-V5导联QRS主波向上,V7、V8、V9导联QRS主波向下;
左心室流出道早搏:Ⅱ、Ⅲ、aVF、V1-V5导联QRS主波向上,V7、V8、V9导联QRS主波向下;
右心室流出道早搏:Ⅱ、Ⅲ、aVF、V3R、V4R导联QRS主波向上,V1导联QRS主波向下;
左心室心尖部早搏:Ⅱ、Ⅲ、aVF、V7、V8、V9导联QRS主波向下,V3R、V1导联QRS主波向上;
右心室心尖部早搏:Ⅱ、Ⅲ、aVF、V3R、V4R导联QRS单形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定位诊断参见室性早搏,主波向下,V7、V8、V9导联QRS主波向上。
3.5动态心电图衍生指标的检查
心率变异性,通过长时程动态心电图RR间期的变化,结合临床,判断自主神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功能。
导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损伤、梗死的定位
①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标准: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0mm,持续时间≥1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计算:ST段压低幅度(mm)×持续时间(min)×阵数(单位:mm/min)。
②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可立即出现损伤型ST段抬高,持续30min以上,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ST段抬高的导联,可初步判断冠状动脉罪犯血管(表3)。
5展望
18导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目前已投入临床使用的多导同步心电检测技术之一,最大特点是同步记录监测心脏前间壁、前壁、前侧壁、高侧壁、右心室及后壁的电活动。结合临床,有效地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判断、疾病诊断、疗效评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8导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检测心肌缺血,评估心肌缺血药物疗效和再血管化治疗效果。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18导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在医学大数据建设、人工智能、心电危急值预警和健康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9电极创新的18导动态心电监测技术,经临床对比研究,所采集的数据无失真,满足临床应用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较少的通道数量,不但减少了胸前密集电极易造成的多种伪差,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在配带时的舒适感,并为远程心电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存储成本,有利于在基层医疗机构及院内多科室应用。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18导动态心电图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第9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9.2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by/1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