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凌晨坐飞机突发疾病结果很是幸运
2月22日凌晨,在东京飞往上海的航班上,赵栋医救了一名中年女乘客。据赵栋回忆,事发前,他和儿子正在飞机上补觉,当天8医院上班。
突然,空乘人员发现一名中年女乘客身体不适。空姐上前询问,这名女乘客说感觉胸闷气短、浑身乏力、出虚汗,称自己没有心脏病史,但发生过心脏早搏的情况。乘务长周恩惠立即调低舱内温度,赶到女乘客身边,耐心询问。女乘客能够微微点头,却已无法说话。周恩惠试着给乘客的太阳穴抹了点风油精。
几分钟后,女乘客浑身出汗,脉搏虚弱,意识模糊,对于旁边的呼叫没有做出反应。见此情况,周恩惠立刻通过广播寻找机内的医务工作者给予帮助。
听到广播,赵栋的儿子看到机上没有别的医生,于是把赵栋叫醒。赵栋立即赶到女乘客身边,经评估后迅速给出专业判断,“是一过性的低血糖”。
打开机上的应急医疗箱,赵栋给女乘客测量了血压,发现血压偏低。他守着这名女乘客,密切监控其生命体征。所幸过了几分钟,乘客的意识逐渐恢复。她慢慢地说,刚才听到有人在身边呼喊,她却无法回应。
当询问了病人没有糖尿病史后,赵栋建议她喝一点糖水。乘客喝了糖水后,情况继续好转。经赵栋建议,周恩惠将女乘客换到了一个较宽敞的座位,隔了一段时间,赵栋再次给这位乘客测量血压、脉搏,见指标正常,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不是赵栋第一次空中救人。2月23日,记者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获悉,赵栋是该院主任医师、宫颈科主任。年,他就在航班上参与了医疗救助。
赵栋平时工作照。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供图
“年,在上海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的航班上,有位乘客突发心脏病,我响应机上广播,也参与了医疗救助。”赵栋表示,任何一名医生遇到类似情景,都会挺身而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每一个医者的天职。面对疾病,医生需要表现得专业和冷静。在每个医务工作者心中,都有一颗善良之心、无私奉献之心。”
他表示,这次深夜航班上的急救,他要给机组点一个赞,“抢救措施采取得很及时,始终积极照护,密切 “尤其是心脏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发作,而且是不可预料的。在家中、甚至马路边发作的话,开阔的环境比较容易展开急救,但是在机舱这样狭小的空间中,就很难展开急救,这就需要患者事先做好急救准备。”彭沪告诉记者,患有心血管类疾病的乘客务必随身带好急救药,一旦感觉到身体不适,马上向乘务员或相邻乘客求助。
“如果遇到乘务员处理不了的病情,他们可能会广播寻找医生来帮忙处理。若飞机上有医生,救人不仅是义务,也是责任。”彭沪认为,不管医生是否能恰好“对症”,但医疗知识应该要比乘务员丰富,理应参与急救,且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不应被认定为异地行医,即便没有抢救成功,也不应该承担责任。
彭沪表示,为了安全考虑,身体不适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搭乘飞机。32周以上孕妇不建议乘坐飞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患者长时间久坐,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好,容易形成下肢血栓,从而激发心梗、脑梗,导致猝死;若患有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肺心病等,可能会在飞行途中因气体膨胀而加重病情;刚做了肠胃手术的病人,短期内也不宜乘坐飞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by/1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