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回味奥运吗稳住,让你心砰砰跳的未必是
有约君说
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期间,精彩刺激的赛事和我国健儿一次次夺金封神是不是让你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了?
不过老人家要注意了,心脏“砰砰跳”的时候,不一定都是紧张、激动,有个“健康杀手”随时隐匿其间择机发动,这就是接近一成的老年人容易发生的心律异常——房颤。
想看微课回顾点这里
别以为偶然心脏乱跳不算事。频频“漏拍”乱了节奏,不但会导致心力衰竭,还能诱发凶险的中风。在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兴福教授的诊室中,就有位不把房颤当回事的四十多岁壮男,连发三次中风后,智商降到七八岁……
房颤到底是什么?能治愈吗?老年人平时应该怎么防?
诊室故事
“偶尔心跳加快不算事”?
40岁男子三次中风智商降至7岁
“偶尔心跳加快”可能不算什么大事,但是这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在家人陪伴下来到黄兴福教授诊室的时候,已经发作过三次中风,歪着嘴角不停流口水,像小孩一样戴着口水兜来接口水,路也走不了。多次中风还损伤了脑神经,整个人的智商只有七八岁的样子。
早在第一次发生中风之前,他就被诊断过房颤,却自我感觉“没什么大事”,没有听医生建议进行干预。再次发生中风,又觉得反正已经发生了,不会再有“更糟糕”的事。
黄兴福教授与病人家属充分沟通后,还是建议“亡羊补牢”,为他实施了心脏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消除了房颤的根源,再配以药物辅助治疗,终于让他能维持正常的心跳,半年后复诊,康复状况也比较理想。
“大家都知道,一旦发生中风,哪怕及时进行溶栓取栓,还是很可能遗留后遗症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这个病人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中风要坚持预防为主,长期药物控制血压。而房颤作为中风的高危因素,也必须积极治疗控制,才能降低中风风险。”黄兴福说。
诚然,房颤患者不是百分之百会中风,也有人一辈子就是“心乱跳”也没事,但这只是个体。而一旦发生中风,对个人和家庭的损害不言而喻。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兴福教授
“房颤”时,
心脏在发生什么?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黄兴福介绍,这是一种跟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我国的发病率约0.7%,70岁以上发病率可达5%,80岁以上接近10%。
房颤的危害主要是“两宗罪”:严重心衰和脑中风。发生房颤的时候,心房的不规则跳动频率可高达每分钟~左右,错误的“命令”传达给心室,同样执行不规律的收缩,长期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让心肌消耗过大,精疲力竭,导致心脏扩大,发生心悸、气短、头晕等各种影响生活的不舒服症状。
更重要的是,心房以快速的频率颤动,血液会在心房形成“漩涡”,进而在左心耳凝结淤积,产生不稳定的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极可能通过动脉抵达脑部,从而发生心源性脑卒中,也就是中风。临床中,大约三成的缺血性脑中风都是由房颤引起的。数据显示,房颤使罹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五倍。
相对于房颤的高发病率和高致命风险,人们对这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度却并不高。黄兴福说,临床上脑卒中发生后才追溯诊断出患有房颤的个案屡见不鲜。调查显示,近1/3房颤患者不知自己得病,这些“隐形患者”往往未能及时得到诊断,错过早干预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心会这样乱跳?
这种“心乱跳”的病,根源到底是什么?黄兴福说,房颤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电生理医生认为,房颤的发病早期主要是跟肺静脉电位异常传导到左心房,引起颤动有关。左心房连接肺静脉,不规则肺静脉电位传导到心房,就会引起心房的不规则颤动,这就是房颤。房颤持续时间长,整个心房发生了纤维化,即使把肺静脉电位隔离,其心房本身也可以导致不规则的颤动。
黄兴福还介绍,心血管疾病往往跟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如高盐重油、过量饮酒、肥胖等因素相关。
其实在全国范围内,广东地区的饮食生活习惯还是比较清淡健康的,气候也相对温和,没有那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极端严寒天气。这些是广东人早期预防房颤的有利因素。“不过,正因为习惯和环境条件良好,广东也是一个高龄人口相对较多的区域,我们已经说过,年龄对房颤的发病影响很大。所以高龄人口密集地区房颤的发生率会比较高。从人群健康管理的角度来说,必须重视房颤。”
如何预防房颤?
40岁以上可初始评估心脏健康
既然是一种“老年病”,是否意味着不可对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黄兴福说,房颤早期治疗,病人依然有机会恢复正常心跳;哪怕是多年的慢性房颤,积极进行干预也是可以延缓进展,大大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
建议老年人要对全身健康情况进行基础评估,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慢性病基础病,务必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到合理范围。平时也要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进行运动,选择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比如游泳、慢跑、快走等,同时均衡饮食控制体重,保持心情平和,戒烟控酒。另外,根据基础评估进行定期体检。
普通人如何发现心律异常需要就诊的情况呢?偶发的心跳过快可能有情绪、饮食等外因刺激,问题不大;但如果一段时间频繁出现胸闷、心慌、心悸、心跳加快等情况,要引起注意;40岁以上人群要警惕适否合并房颤,可以先接受一次常规的心脏体检,通过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指标排查一下基本问题,对心脏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初始评估,医生再对定期心脏体检的频次、内容等作具体建议。
现在很多智能手机、穿戴设备都是能够监控心律的,使用家庭血压计自测血压也有助发现问题。正常人的心跳一般为60-次/分;心率超过次/分钟,或低于40次/分钟,一般是不正常的,如常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感,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静态心电图不是“鸡肋”
有人觉得平时常规体检的心电图检测是个“鸡肋”,因为短短几十秒的检查很可能检测不出偶发、阵发的心律失常。黄兴福提醒说,这个检查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至少可以提示是否合并心律失常,是否有早搏或预激综合症,提示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有心梗的迹象等。如果受检者的症状比较明显,医生会进一步通过其他检查来弥补心电图的缺陷。
所以说,心电图作为一个筛查项目,价值还是非常大的,虽然不能期待一项检查能够暴露所有问题,但只要发现问题,就可以通过进一步检查来确诊,比如加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这也是一项很便捷和普及的检查。
怎么治?
房颤和脑卒中的联合诊疗很有必要
目医院里,房颤患者在心内科就诊,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就诊,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两种疾病的关联。专家认为,如果在医疗实践中医生有意识地对房颤和卒中进行联合诊疗,就可以为房颤病人排除脑卒中风险,也为脑卒中病人解决房颤的病根,心脑同治,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当然,也不是患者自己频繁换医生,看得越多越好,还是建议患者要找固定的医生来长期跟进自己的病情,由熟悉自己身体情况的医生来给出比较全面的治疗建议。
一根细导管
帮助“修正”心跳
黄兴福介绍,目前针对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有卒中风险的病人一般要借助药物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射频消融手术作为成熟的技术,已经有很多临床证据支持在房颤的治疗中有非常好的疗效,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和治愈的选择。
射频消融手术通过微创穿刺,将一根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放置到心脏内,以射频的方式治疗心律失常。手术一般90分钟就能完成。临床数据显示,阵发性房颤长期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对于持续性房颤,80.4%的患者接受治疗后15个月内都没有再发作。
据介绍,除了左心耳已经出现血栓的病人需要先溶栓,大部分房颤患者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来恢复正常心律,从而预防心脏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也有一些老病号觉得心衰中风都发生过了,治也没用。黄兴福说,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对疾病认识的进步,积极的处理可以让病人有机会恢复正常心跳,对于八九十岁甚至过百岁的高龄老人来说,治疗房颤更是十分必要,因为这些病人反复中风和心衰的风险会更大。现在的治疗手段足以安全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减轻家人的负担。
医学指导/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兴福教授
文/周洁莹、胡可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吴婉虹
(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jc/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