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搞了个全州第一这些人有福了

XIN

新技术“心”起点

医院心内科独立开展全州首例计算机三维引导下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

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们经常会遇到因为频发室性早搏而感到心悸胸闷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部分患者甚至因此焦虑成疾,痛苦不堪。

张长江在首届清江心血管病论坛闭幕式上讲话。

10月4日,袁先生因长期心慌、胸闷入住医院。经医生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4小时室早次。“心”病还需“心”药医。经医院心内科主任张长江和副主任李华波的综合评估,认为该患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不佳,于是向患者及家属提出治疗方案--射频消融术。

患者的三维图。

10月13日,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袁先生实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精确定位,患者室早为AMC起源(主动脉—二尖瓣结合部),位置比较深,能量不易穿透,标测没有特别提前的位置,消融相对比较难!历经近三小时,消融成功。术后心电监护提示患者早搏完全消失,术后48小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24监测内未发现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困扰袁先生多年的顽疾彻底治愈。据了解,该病例是医院第一例独立自主完成的三维指导下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袁先生和家属称:“医院心内科解决了我们的‘心’病,简直太神奇了”。术后,袁先生睡眠情况良好,心慌焦虑、失眠的现象没有再出现,袁先生及家属十分欣慰,感激不尽。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临床表现因人而异,患者可表现为心悸、心跳间歇感、头晕、胸闷等症状。很多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室性早搏患者因为心搏出量下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由此引发乏力、气促、出汗,甚至诱发心绞痛发作。近年来,三维标测系统已经逐渐成为电生理手术的常规工作平台。三维电解剖标测能重建心脏三维模型,标记重要解剖部位,实时定位导管,标记消融靶点,较传统二维标测方法显著减少X线透视时间,部分病例可实现“零X线”消融,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射线暴露。对于X线辐射的易感人群,如儿童、孕妇、恶病质患者、血液病患者,三维标测指导PSVT(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具有重要的安全性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三维标测指导PSVT消融的成功率不劣于传统二维标测,对于一些特殊PSVT还具有明显优势,如右侧旁路和插入点异常的房室旁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张长江在对病人实施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心脏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是将很细的导管从大腿根股静脉部穿刺放置血管内,在到达心腔后精准标出靶点,释放射频电流,从而一次性消除异位兴奋‘病灶’,不开刀不缝线,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成功后患者不仅免受反复发作症状的困扰,而且避免了快速心率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不良影响以及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张长江介绍。

全媒体记者谭琼辉通讯员徐峰杜娟

编辑丨杨梦蝶实习生王露瑶

审核丨张晓玲

签发丨刘安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d/121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