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别慌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

定期体检能让人们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但有时候检查报告上的一些“字眼”却会让不少人心情忐忑。这都是啥意思?需要治疗吗?事实上,体检报告中有些异常结果,并没有你想象得严重,有些甚至不需要治疗。

“心脏早搏”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无需担心

年3月4日,发表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上,由中华医学会等发布的《早搏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指出,几乎90%的健康人群和心脏疾病患者均可出现早搏。《指南》指出,如果是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通常无需药物治疗。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需要按照相关指南和规范对基础心脏病进行标准治疗。

“颈动脉斑块”

轻微斑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解决

40岁以上的人在体检报告中容易出现“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和“颈动脉狭窄”等字眼。武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郭小梅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只是发现轻微斑块,比如只有1~2个硬斑块,且血管狭窄面积也不超过50%,患者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多吃蔬菜等改善生活方式的办法,预防斑块体积增大、破裂,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当斑块长到一定程度,导致血管重度狭窄或者完全闭塞,严重影响脑部供血,才需要手术治疗。

“轻中度脂肪肝”

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缓解

脂肪肝经常见于体检结果的诊断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东年4月在刊文指出,如果在B超检查报告上显示有“肝脏回声增强”的字样,意味着提示脂肪肝。医生会根据超声的回声强度的不同,又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轻到中度的脂肪肝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善,重度脂肪肝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肝血管瘤”

良性疾病,无症状定期观察即可

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东年4月在刊文指出,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疾病,无症状肝血管瘤只要定期观察就可以。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出现腹胀、便秘等不适,需手术治疗。还有一种叫“肝血管肉瘤”。虽与肝血管瘤只有一字之差,但肝血管肉瘤,却是恶性肿瘤,且进展很快。一旦发现需尽快进行检查治疗。

“甲状腺结节”

九成都是良性,定期检查即可

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年在刊文指出,目前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大约为50%,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半的人都有甲状腺结节。其中80%~90%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甲状腺组织增生和退行性疾病,不属于是肿瘤。只有大约有10%的结节是恶性的。如果发现良性结节,无憋气、吞咽困难等症状,基本可不用处理,定期进行体检、甲状腺功能测定和超声检查,每年随访1次,持续至少3~5年。

“慢性浅表性胃炎”

如果无症状,不用过度治疗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白杨年在刊文中指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检出率达80%~90%。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假如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或恶心呕吐等,则需对症治疗。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王艳玲

校对:邹亚茹

审核:聂珊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106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