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保护心脏的ldquo适量
医疗
心脏介入手术的适应症:
1.对于绝大多数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瓣狭窄均可经介入性治疗进行根治。
2.风湿性心脏病中单纯二尖瓣狭窄或合并中度以下二尖瓣关闭不全,而瓣膜无明显钙化、变形者,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已完全替代了外科手术治疗。
3.对于慢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性疾病,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及射频消融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4.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于明确病情,判断预后以及积极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心肌梗塞病人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是成效显著,对于改善较为稳定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及提高患者耐受各种事件打击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康复对于每个患者都极为重要,这关系到患者将来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而在众多的康复处方中,运动处方是让患者最难把握的,运动量少了,起不到康复效果;运动量多了,反而对身体有害。医生所说的适量运动到底是怎样?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呢?
一、什么是适量运动?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运动强度并非越大越好,强度过大会使肌肉中的乳酸释放到血液中,增加心脏负荷,不仅降低了运动效果,还会反受其害。那么,怎样才叫做适量运动呢?
适量运动指的是中等强度的运动。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是中等强度呢?因为只有超过一定锻炼阀值的体育运动,才能增加最大摄氧量和提高心肺耐力。而中等强度运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效的体育锻炼。
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年)》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健步走、骑自行车、太极拳等),或者累计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此外,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动,达到每天-步的身体活动量。
二、如何判断自己的运动是否有效?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声明指出:中等强度运动时:
①动用40%-59%储备摄氧量或储备心率
②动用64%-76%的最大心率
③运动时达到自觉疲劳分级中的“有些吃力”
以上的说明是不是看不懂?,其实,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2方面判断:
1、看心率
保持最佳运动心率对于运动效果和运动安全都很重要。记住下面这个公式:
①最大运动心率=-年龄
②最佳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60%-70%)
举个例子:60岁冠心病患者,最大运动心率=-60=,最佳运动心率=*(60%-70%)=96-。运动时心率保持在96-次/分钟,这样既能达到锻炼效果改善心脏功能,又能保证运动安全。
2、看感觉
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时有些气喘,但不会呼吸不畅,感觉微微流汗,能与周围的人进行正常交流,运动后稍微感觉到累,能够轻松坚持下来,也能正常睡眠、起床后不会感觉累,不影响第二天正常的工作、生活,那么这个运动量就是合适的。
反之,如果运动过程中就有胸闷、胸痛,或者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生活,那么,运动量就过大了。
运动处方还包括:运动方式、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度。那么这几方面应如何把握呢?
运动方式:有氧运动
对于心脏的康复运动更为提倡做全身性的有氧运动,而不主张只做局部肌肉锻炼。因为局部的肌肉活动时,活动部位的肌肉血管舒张,而大部分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这样就容易引起血压的升高,心脏负荷的加重,让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心功能较弱的人再次或加重发病。
比较推荐几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有:健步走、广场舞、交谊舞、骑自行车、太极拳等。
①运动持续时间:30-60分钟/次
②运动频度:3-5次/周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每次运动前后需要有10分钟的过渡性运动时间,做一些拉伸、伸展训练,防止运动损伤,又能逐步增加/放缓心率,防止突然运动或中断可能诱发的心律失常。此外一天内运动的时段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血压、心率比较平稳的时间段,不宜晨练。
咨询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