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肝木克脾土脾胃闹哪样马上就要到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主生发,生发过了会化火,而生发不出,郁在体内也会化火。而肝木克脾土,这都会影响脾胃功能。
同时,「湿邪困脾」,随着春雨的逐渐增多,湿气加重,它会阻滞脾胃的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体内的水湿。
肝疏泄促进脾升胃降中医是用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吸收过程。饮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化生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要靠脾的升清作用向上输布到心肺和头面,并布散到全身,以发挥其濡养作用。
代谢后的糟粕和废液则要靠胃的降浊作用向下输送到小肠、大肠、膀胱和肛门,通过小便、大便排出体外。
其中,小肠、大肠的降浊过程实质是胃降浊作用的体现和延伸。
因此,整个消化吸收和排泄的过程,实质是脾升胃降的过程,而脾升胃降的气机升降运动,主要靠肝疏泄、调畅气机作用来协调。
只有肝疏泄正常,脾升胃降才能协调有序,若肝失疏泄,则脾升胃降气机紊乱,表现为胁肋胀痛、恶心、泄泻等,可用疏肝和胃健脾止泻方法治疗。
若表现为肝胃不和的胁肋胀痛、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等可用舒肝和胃丸;若表现为肝脾不和的腹痛、泄泻等可用痛泻要方治疗。
虽然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但是春天不远了。在春天,应该是肝气生发的季节,如果肝气生发不畅或者太过,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木克土,所以肝木的气机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的就是脾土。
我们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春天,我们的脾胃容易出现问题,有拉肚子的、不想吃饭的、吃了胀气的。
一细想,原来是春天来了,这时候可是最需要通过舒畅肝木之气,以养护脾胃的季节。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主生发,生发过了会化火,而生发不出,郁在体内也会化火。而肝木克脾土,这都会影响脾胃功能。同时,「湿邪困脾」,随着春雨的逐渐增多,湿气加重,它会阻滞脾胃的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体内的水湿。
基于以上,有几个常用的小妙招,很好使,特此分享出来。
行气排痰:推腹功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每次5分钟,早晚一次,站着、躺着都可以。
就是这么简单,能让你气血畅通,排出体内的痰湿,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因为腹部有脾经、胃经、肝经、任脉、带脉等经络循行。
如果发现有腹部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一定要把它推散揉开。
我和家人对这个方法都相当受用,推后脚底会感觉湿湿的,有时早上起来干呕、或者饭后胀气、便秘,甚至晕车都用它来化解。
养脾祛湿:薏苡仁党参粥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民间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一说。
确实,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
薏苡仁被称为「天下第一米」,党参「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更是补脾上品,两者一起熬粥,既能健脾胃、去脾湿,还能补气血,尤其是适合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
材料:薏苡仁30克,党参15克。
步骤:
1、薏苡仁洗净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
2、党参洗净后切成薄片。
3、将两者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末,再用小火慢慢熬40分钟左右,关过焖一会就可以吃了。
一般晚上我就把材料准备好,用电饭锅预约好煮粥,第二天早上被这粥的香气叫醒,然后喝上一碗,一整天都舒服。
但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脾既怕湿,也怕寒,因为寒气会损伤脾阳,不利于脾运化水湿;而湿气又会反过来影响脾阳,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要想脾胃好,寒性食物一定不要贪多,或者烹调时放些葱姜蒜以去其寒性。特此奉上寒性食物清单,我可是花了好大心思得到的最全清单哦。
西柚、甘蔗、蛤蜊、田螺、生菜、木耳菜、油麦菜、芭蕉、西洋菜、冬寒菜、青头菌、榆钱、龙葵、槐花、竹笋、鱼腥草、海冻菜、鸡油菌、秋葵、扁尖、皮蛋、哈密瓜、蟹黄、野菊花、菜瓜、紫菜、鸭血、猪骨髓、牛蒡、河蚌、番茄、樱桃、桑椹、绿豆芽、海带、蟹、牛奶、甜瓜、西瓜、柿子、猕猴桃、柚子、香蕉、金针菇、草菇、蕨菜、茭白、百合、苦菜、莼菜、马齿苋、慈姑、荸荠、魔芋、西葫芦、苦瓜、空心菜、绿豆、荞麦。
清肝降火:茉莉菊花茶养肝、清肝永远是春天不变的主旋律。
菊花清肝降火众所周知,搭配清虚火,去寒积,理气解郁的茉莉花,一凉一温,性质平和,又可以很好的养肝去火、解肝郁,再加上几粒枸杞更美了。肝气舒畅了,脾胃自然不会受罪。
材料:菊花3克,茉莉花3克,枸杞4-5粒。
方法:加开水冲泡闷盖5~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以放少量的冰糖调味。
疏肝理气:按揉太冲穴日常没什么事,时不时的喝一杯就好,但如果今天生气了,或者最近脾气暴躁、心烦,那就要加一个法宝了,按揉太冲穴,疏肝理气。
点按双脚脚背上的太冲穴,力度以稍感酸胀微痛为宜,时间约2分钟。
太冲穴,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这样找太冲穴更准:顺着足大趾与二趾的夹缝向上移压,找到两个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就是太冲穴。这个穴很深,我们需要把指甲剪平,然后用掐的方法,才能揉到这个穴;揉到这个穴以后从上往下擀,直到不痛为止。整个动作做完后你会感觉气顺了很多。
何谓“甘”?养生为什么要养“甘”此外,在中医养生中有“甘”一说,可是何谓“甘”呢?如果你认为甘味食物就是味道有些甜那就错了。
味道还是其次,关键是对脾胃一定要有补益作用。
中医认为,只要没有成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都属于甘味。比如五谷杂粮,大部分都属于甘味。
五谷大部分都是种子,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因此自古以来被当做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食。
1、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冬天室内暖气较热,空气干燥,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血糖的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2、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3、绿豆又名青小豆,因其营养丰富,可作豆粥、豆饭、豆酒、煮食、麨食,或作饵顿糕,或发芽作菜,故有“食中佳品,济世长谷”之称。《开宝本草》记载:“绿豆,甘、寒、无毒。入心、胃经。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4、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此外,它还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的发生。5、高粱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克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6、黄豆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了解慈养济·古易方慈养济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角度,以中医养生和易经智慧为理论基础,以多年实际操作案例为实践基础,将“五行”、“五方”、“五常”、“五脏”、“五毒”与人的生命有机结合,建立了独有的健康观和养生观。
“五行”有着不同的属性和能量,“五方”对应不同的方位能量磁场,“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它们又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五毒”就是五种不良情绪。
所以物质和精神对人的生命来说都很重要,身体和精神都健康,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
慈养济在产品设计开发时,就将东方智慧融入到健康产品之中,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分析根源在哪里,哪里不平衡就调整哪里,哪里缺乏营养就补充到哪里,从而实现更精准地定位调理,帮助身体逐步调理,找到获得健康的方法。
同时也通过产品向人们传达一种新型的文化思维和健康思维:人们在滋养身体的同时,也要承接优秀的传统美德的正能量,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接收天地之正气、阳气,生发有利于生命健康的磁场,更有助于获得幸福健康的人生。
小分子肽系列产品(五行属土)“肽”虚即气——有助于补肝益肾,调理脾胃,快速吸收,修复细胞,提升抵抗力。
目前已研发并上市三款产品,分别是:
慈养肽
辅助调节肠胃、睡眠。有助于:补肝益肾,调理脾胃,快速吸收,修复细胞,提升抵抗力。
主要成分:酵素粉(覆盆子、山葡萄、低聚果糖、低聚肽)。
★是高纯度珍品浓缩版(口感也更为细腻)。
慈养肽Ⅱ号(小分子肽)
辅助调节肠胃、睡眠。有助于:补肝益肾,调理脾胃,快速吸收,修复细胞,提升抵抗力。
主要成分:覆盆子、低聚果糖、低聚异麦牙糖、酵素粉、蒲公英、马齿苋、陈皮粉、胶原蛋白肽、大豆肽、牡蛎肽。
★是精品版(口感微酸,适合大众口味)。
慈养肽Ⅲ号(益生元小分子肽)
帮助孩子调节脾胃,促进健康成长。
主要成分:山楂、山药、鸡内金、低聚果糖、低聚异麦牙糖、胶原蛋白肽、小麦肽、核桃肽。不含糖不会导致蛀牙。
★是在慈养肽、慈养肽Ⅱ号的基础上研发的一款产品,儿童和成人均可服用。
既济元(促进阴阳平衡)滋养心脏,辅助调节心律紊乱,心绞痛,打呼噜,心脏早搏等。
主要成分:枸杞子,佛手,龙眼肉,杏仁,乌梅,橘皮,薏苡仁,山药。
“既济阴阳”——有助于调节身体阴阳平衡、帮助调补气血,阴阳平衡就会保持健康的生命状态。
戊皇宫(五行属土)辅助修复细胞功能。
主要成分:野生蘑菇,铁皮石斛,马齿苋,茯苓,蒲公英。
“戊皇为本”——有助于补充五行属“土”的营养能量,巩固人体健康之根本,帮助调理整个免疫系统。
离宫元(五行属火)
辅助调节血压。
主要成分:葛根,决明子,木瓜,麦芽,淡竹叶,玉竹。
“离卦心礼”——有助于补充五行属“火”的营养能量,帮助补充、调理,逐步恢复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活力。
坤宫元(五行属土)
辅助调节血糖。
主要成分:石榴,马齿苋,百合,茯苓,蒲公英,白芷等。
“坤脾忠信”——有助于补充五行属“土”的营养能量,帮助补充、调理、恢复脾胃及消化系统活力。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