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一43岁男子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命悬

5月5号晚上7点多,医院急诊科内,副主任医师杨学军正在加班救治急诊病人。

急诊科门口,1辆轿车急驶过来,迅速停下。急诊科护士闻声赶去,将一名男子抬上平板车,推进急诊科。

在抢救室门口,杨学军医师听到病人家属的哭声,快步跑到平板平板车前,发现病人心跳、呼吸全无。

“立即心肺复苏”。杨学军医师大喊一声,既是对自己的命令,也是对其他医护人员的命令。

急诊科气氛骤然紧张。

杨学军医师立即为病人心肺复苏,同时指示护士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上心电监护、打开气道、用气囊辅助病人呼吸。

1个心肺复苏周期下来,心电图机显示病人心跳、呼吸仍未恢复,血压仍监测不到。

就在杨学军医师准备,给病人实施新一轮心肺复苏时,病人突然出现室颤。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一种致死性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听不到心音,也摸不到大动脉的搏动,血压也测不到,并且出现明显的紫绀、瞳孔散大等等。

“立即电除颤,非同步直流电,能量焦”。杨学军医师又喊道。

通电、调焦、电击除颤,急诊科医护人员按照操作规范,紧张有序稳步操作。

病人整个身体随着电击跳动了一下。心电监护显示病人状况没有变化。

4次除颤电击后,病人状态仍然没有变化。

就在杨学军医师准备进行第五次除颤时,病人突然出现了室速。

室速也叫做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通常给予同步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改用同步直流电,立即电复律”。杨学军医师再次喊道。

再次电击。

此时,病人突然有了心跳,紧接着有了呼吸。

心电图显示,病人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典型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杨学军副主任医师)

杨学军医师介绍说: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因病变,使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导致管腔血流急剧显著下降,从而引起心肌严重的缺血缺氧,甚至急性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冠脉闭塞超过20分钟即开始出现心肌坏死,超过6小时大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因此尽早开通相关血管是关键,黄金抢救时间只有90分钟。

杨学军医师一边指示护士通知心内科医生会诊,一边指示护士通过静脉微量泵泵入升压、抗心律失常药物。

简单询问家属后,杨学军医师得知,男子,姓丁,43岁,当天下午就出现胸痛,没当回事,晚7点多突然昏倒,医院。

医院胸痛中心应急预案,初步确诊心肌梗死,需口服“1包药”,主要是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抢救药品,全部为片剂。

但此时病人处于昏迷昏睡状态,无法口服。

此时心内科梁建成医师已经赶到急诊科,再次查看心电图后,确诊病人患有心肌梗死。

为解决无法口服的难题,杨学军医师和梁建成医师又指示一名个护士插胃管,另外一名护士将一包药碾碎,用开水溶化。

急诊护士一次性顺利将胃管插入,通过胃管将“1包药”注入。

与此同时,梁建成医师马上医院专家联系,简要介绍了病人情况,并将心电图拍照后上传给上级专家,希望上级医师指导救治。

医院专家当即回复:继续就地抢救,待病人生命体征略微平稳后,直送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实施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并表示导管室将提前做好接受准备。

此时病人虽处于昏睡状态,但窦性心律已经恢复,血压逐渐平稳,呼吸尚可,梁建成医师指示立即转院。

在急诊科2名医护人员守护下,医院急救车风驰电掣地驶往医院。50多分钟后,病人到达医院导管室,当即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植入心脏支架1枚,基本脱离生命危险。

(图为患者丁某拍摄于术后)

经过几天的进一步救治,5月12号,病人丁某出院,继续在家休养,没有留下明显后遗症。

(图为患者丁某拍摄于5月17日家中)

医院院内多科协作,院外医院接力救治,成功将这名43岁男子从死亡线救回,展现出两院医护人员精湛的急救技术和院内院外密切协作、无缝衔接、争分夺秒抢救急诊病人的良好机制。

来源:医院

看完点个“在看”吧让更多的人看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0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