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不严重,可以不管吗
心律失常
千万不要以为心律失常距离你很遥远,其实,很多加班族都有这个毛病!调查发现,近年来冠心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接受调查的心脏病患者中,35岁以下的冠心病患者已占所有冠心病患者总量的约2%,而在21~30岁年龄段的患者中,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位居前列,远超其他心脏疾病的检出率。▼
01
有了这些症状警惕心律失常
轻度心律失常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甚至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而在体检时或在医生听诊时被发现。
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黑曚、晕厥、抽搐等,诱发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猝死。
还有一些心律失常的人有这些特征性表现:如早搏的病人有心脏停跳感、心脏跳到嗓子眼的感觉、心脏“落空感”;房颤的病人可感觉到心跳不规则、忽快忽慢,脉搏忽强忽弱;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可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心慌。
02
心律失常患者日常要注意什么
有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甚至晕厥的人群,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就医查明病情。医生会根据诊断结果和病情危害程度给予相应治疗,也会控制诱发及危险因素,如中青年人较多见早搏,在急性期应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忌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饮食等;中老年人群中常见房颤,也需要避免刺激性饮食,并遵照医嘱积极治疗,避免房颤导致的中风等并发症。
03
心律失常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过度紧张、意识不足、相信偏方和擅自停药,是有关心律失常较常见的认识误区:
部分患者对于早搏等较轻微的心律失常过于紧张、提心吊胆。
部分患者对于会导致严重临床后果的心律失常,如室速、房颤等不够重视。
部分患者相信偏方,失去了药物干预的最佳机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有效或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导致复发甚至不良后果。患者应当配合医生和其治疗方案,在避免过度治疗的同时也要防止治疗不足。
04
日常生活注意这几点
一、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建议每年体检,医院做心电图检查。
二、运动适度:长期剧烈运动会提高心律失常发生率,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三、排解压力:生活工作压力大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多年轻人猝死发生在精神过度紧张、情绪差、连续加班后。
四、感冒后注意休息:感冒后进行剧烈运动,反而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使病毒更容易侵犯到心肌。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体征就是心律失常。
五、保持健康体重:研究发现,肥胖与房颤的发生呈线性相关,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风险增加约4%~8%。
六、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暂停综合征、甲亢等都可诱发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原发病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身体变化,出现不适及时引起重视。点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