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管控放开后,心也跟着慌了

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880.html

疫情政策“放开”后,人们终于不用再为封控担忧,却不得不面对感染风险增加的现实。管控虽然“松”了,心却更紧了。

疫情之下,恐慌焦虑更伤身

“出门担心被感染,甚者在家里也害怕中招”,在少了很多防护保障的情况下,与新冠病毒近距离接触难免会让人产生恐慌不安等情绪,特别是感染新冠病毒以后,这种恐慌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加剧!

来源:微博

据新京报,中国注册心理师、美国执照临床心理学家牟文婷表示:奥密克戎传染系数非常高,感染是一件不完全在我们掌控之内的事情。对于不能掌控的事情,最好的心态就是接纳,如果因为过度担心、焦虑导致自己免疫力下降,还会适得其反。

过于焦虑对心血管病人很不友好

研究发现,一些焦虑等负面情绪可促使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持续的紧张可使早搏的发生率增加2倍以上。焦虑和抑郁还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

另外,有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患者,对于心绞痛的症状描述越严重,支架植入术后也更容易表现出胸痛未明显缓解。而且越是焦虑、抑郁,病情越可能会向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方向加速发展:术后血管再狭窄、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短阵室速室颤、心脏性猝死等恶性结局在情绪悲观、紧张的患者中发生率显著增加。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也与情绪有关!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史冬梅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紧张、焦虑甚至恐惧都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这种情绪持续一段时间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几率。”

许多被认为是注射疫苗的不良反应,后经专家判定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早期有些患者在接种疫苗之前的一段时间就出现了心脑血管疾病,后经专家鉴定均为有基础病,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下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指出,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这也意味着,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只要处于疾病稳定期均可以接种疫苗。除非急性发作期心脑血管疾病,只要病情稳定鼓励全程接种疫苗。”史冬梅说。

如如调节焦虑情绪?

如果负面情绪开始干扰你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秩序,心理学专家牟文婷建议,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

多与亲朋好友联系,寻求社会支持,如果心里郁闷或者压力大,不要自己一个人憋在心里,可以跟身边的朋友聊聊天,倾诉一下。如果是居家办公,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运动,多与大自然亲近,都能够让一个人的心情变好。还有一个方式是转移注意力。不要总是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46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