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进行到一半突发心脏病,要不要继续
2号手术间,负责麻醉的王医生突然打患者出现了心律不齐和早搏,请主任立刻前往支援。
到了2号术间,王医生焦急的问:怎么办?
觉察到麻醉这边有些异常后,台上的大夫也伸过帘子问:患者没事吧?
他们知道,麻醉科不忙说明患者很安全,一旦麻醉科忙起来可能就有大问题。当看到麻醉科主任也来到后,这下坐实了有情况了。于是,赶紧让助手用湿纱布压着刚刚处理过的手术部位,下台来查看。
麻醉科主任翻看麻醉记录单,很快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患者一直处于单肺通气状态,中间并未进行间隔的双肺通气。
其实,有些手术忙起来是有可能顾不上间隔的双肺通气的。因为,外科一直在那里持续操作,并且监护仪上各种指标也都正常。另外,麻醉开始的这段时间一般是最忙的。等忙完书写记录单、收拾完麻醉准备车、各种药品后,基本上就快一个小时了。
仔细查看各种指标,主任还是在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中发现了蛛丝马迹:心律失常前的几分钟,患者曾经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的过程,后很快就上去了。血压方面,似乎也有过波动。
询问主麻王医生,王医生说:当时,外科在处理气管附近的瘤体组织,已经发现问题了,也提醒外科医生了。
单肺通气、处理肺部、乏氧、心律失常……,几个因素迅速在主任大脑中过了一遍。很快,他有了判断:可能是发生了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是指在急性低氧时,肺泡氧分压降到某一临界值,肺血管发生快速、可逆的收缩反应,以纠正肺泡通气/血流的不匹配,从而在不明显改变肺动脉压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提高机体氧分压。
在已经单肺通气的情况下,显然这种局部通气血流调整会受到影响。通气受到影响,加上处理气管附近可能导致的循环波动,对心脏确实是一种考验。
此时,面对仍然在失常的心率,外科也没底啊。于是,试探性问:手术要不要继续?
当然要继续,麻醉主任回答说。
不过,稍等一下,等我们再观察一下,确定情况再说。
既然曾经出现过缺氧,那势必会留下痕迹。尤其是血气,大概率会出现乳酸值升高。在很快进行的血气分析后,这个猜测得到了证实。
考虑到患者平时体健,也没有心脏病,平时心肺功能都很好,于是麻醉科主任告诉外科继续手术。
其实,现在的外科和麻醉科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过去,医院都是大外科,那时的外科医生既要会手术、还要学会管理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谓又当爹又当妈。随着外科专业的细分,外科更多专注于本领域专业技术的研究,对管理患者生命体征自然就顾不及。这个时候,逐步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麻醉科。于是,麻醉科除了承担为病人的手术麻醉之外,还要承担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任务。正因为此,能不能继续手术,很多时候都要看麻醉科一句话。
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