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等级评审应知应会五

医院等级评审

应知应会(五)

危急值管理

危急值管理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1.“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1.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务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首先要确认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值班医生。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事后及时记录处置细节。

(3)主管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2、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科室应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危急值报告范围有哪些?

(1)检验科

检验项目

单位

低值

高值

备注

白细胞计数

/L

2.5

30

静脉血、末梢血(普通患者)

白细胞计数

/L

0.5

30

静脉血、末梢血(血液病及化疗)

血红蛋白含量

g/L

50

静脉血、末梢血

血小板计数

/L

50

静脉血、末梢血

凝血活酶时间PT

S

30

静脉血、抗凝治疗时

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S

70

静脉血

纤维蛋白原定量

g/L

1

8

血浆

酸碱度PH

7.2

7.6

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

mmHg

20

70

动脉血

碳酸氢根

mmHg

10

40

动脉血

氧分压

mmHg

40

动脉血

mmol/L

2.5

6.5

血清

mmol/L

血清

mmol/L

80

血清

mmol/L

1.5

3.5

血清

mmol/L

2.5

血清

(2)放射科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

3.消化道穿孔、肠梗阻。

4.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并脊柱长轴成角;(2)多发肋骨骨折并肺挫裂伤或液气胸;(3)骨盆骨折。

(3)超声科

①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脾、肾内脏出血的的危重病人;②急性胆囊炎考虑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⑤晚期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几呼吸、心率过快;⑥心脏普大合并急性心衰;⑦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⑧大面积心肌坏死;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大于次/分的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⑦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⑧大于2秒的停搏。

4.急性心肌损伤;5.急性心肌缺血(不适宜平板)。

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内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医院感染

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4)医源性感染(5)经动物、昆虫传播。

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吗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院内感染暴发”报告处置要求是什么

报告:①3医院感染暴发;②5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如发①10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②特殊病原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则在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处置: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查找感染源;隔离病人;寻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12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