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风乘着心脏介入发展的东风
编者按:第一届中国ERASTubeless多学科高峰研讨会将于9月8-10日在广州召开。会前,AME出版社有幸邀请到广州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心内科主任陆东风教授接受采访,陆教授回忆起世纪之初在国外进修的经历,对我国心脏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表达出由衷赞叹。作为科室主任,她还分享了其对科室的发展规划与期望。作为大会讲者,陆教授表达了对即将召开的会议的热烈期待。
专访人物:陆东风
专家介绍:
广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常务理事,冠脉学组副组委,广东健康管理学会副组委,广东省胸痛中心常务理事,广东省心血管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广州市心血管学会常委,《血栓与止血学》杂志副主编。有30年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在冠心病诊治,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目前已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手术多例。年加拿大深造学习回国,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4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十名。
一、乘着国家发展的东风
年至年,陆东风教授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维多利亚医学中心进修。时光荏苒,回忆起世纪之初的那段经历,陆教授不禁对我国心脏介入治疗的发展过程感慨万千。
“当时,美国全年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例数在50万左右,而我国的介入治疗才刚起步,一年不到10万例。手术方式、对介入术后的病理生理理解、耗材方式都比较落后,药物涂层支架当时刚刚问世,我们绝大多数还是用的裸支架,在术后并发症及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
经济发展是基础
据陆教授介绍,经济上的悬殊是造成如此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当时,我国耗材昂贵,基本依靠进口。患者在经济上难以接受,自然很慎重,进而影响其对手术本身的接受度和认同度。现在不一样了,经济迅猛发展,医疗技术快速进步,国产支架问世,药物涂层支架‘遍地开花’,且不管是国产支架还是进口支架,其价格都大幅下降,患者经济上能够接受,对疾病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改观。”
规范化正步步提升
现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激增,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介入大国,在保持高增速的同时,规范性也正一步步提升。
“去年我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国外相关指南,制定出自己的介入治疗指南。年发布的指南中提出,血管狭窄在75%以上,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放不放支架。去年发布的指南更加严格,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狭窄在95%以上的建议放支架,85%-90%的狭窄建议做一些其他的检查:FFR(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IVUS(血管内超声)、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根据检查结果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再来决定放不放支架。”
“这一变化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介入治疗的规范性在逐步提升,这也是大势所趋:今后的冠脉介入手术量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合理,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会越来越低,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二、医院发展的东风
“FFR,IVUS,OCT,这医院都有,准备在这里多下功夫,整合资源,成立一个优化的血管中心。”
支架,放还是不放?
支架的使用饱受争议,很多观点认为我国存在支架滥用的情况,也有声音表示支架使用不足、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过少。对此,陆东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支架治疗是无可非议的,争议主要在于稳定型心绞痛到底需不需要放支架。对此,医院进行了一些研究。”
“FFR、IVUS、OCT是判定病变后需不需要放支架的三种检查。FFR属于功能性诊断,通过测量血管狭窄两端的脉压差来决定支架放置与否,就是说狭窄是否会造成功能性血流障碍。IVUS是病理解剖的诊断,其将超声探头做得小到可以放入血管腔内,从而度实时从内部观察血管壁的情况。它能够精确的反映冠脉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累积范围以及参考血管的直径情况,从而能够指导术者选择正确的策略处理病变并能协助术者选择尺寸合适的支架。OCT也属于病理解剖诊断,在对斑块类型的识别及评价,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栓形成,支架的贴靠、内膜覆盖的评价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功能、病理、解剖,医院还不是很多,恰巧医院全部具备,准备借此多下功夫,整合资源,成立一个优化的血管中心,来判断在稳定型心绞痛方面,或者是患者在某一阶段出现不稳定因素,例如心绞痛发作加重(此时冠脉造影多数是狭窄)这些情况出现时是进行支架治疗还是继续稳定斑块的药物治疗。需要放支架就坚定不移地行支架治疗,可以观察的就先行积极地抗血小板、抗脂治疗,让不稳定的斑块趋于稳定,甚至使斑块逆转,这样支架就可以少放,甚至不放。”
引进来,走出去
陆东风教授从年进入广医一院心内科以来,科室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教学水平均达到新的高度。谈及对科室今后发展的期望,陆教授流露出点点真情。
“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积极地‘引进来’与‘走出去’。现在有2个青年医生在国外进修,准备再送出去1个,还有一些在国内顶尖的心血管诊疗中心进修。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也在积极地寻找学科带头人,引进优秀人才。”
“临床方面,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的核心,年轻医生要牢牢地把握这个核心。今天我还跟他们说‘CTO(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一些前辈做得好,你们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但你们胜在年轻,到他们那个年龄如果能比肩甚至超越他们,你们就成功了。”一席话可以深切感受到陆教授对科室的赤胆忠心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图.陆东风教授
三、乘着会议召开的东风
谈及即将召开的第一届中国ERASTubeless多学科高峰研讨会,作为心血管疾病分论坛讲者的陆东风教授也表达了对会议的热烈期待。
“微创是大势所趋,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给患者带去福音。心内科本身就属于微创,‘不动刀不动枪’,处理得当的话,来得快去得也快。年我在国外进修时,冠脉造影已经是一个检查,不属于治疗范畴,由门诊承担这项业务。医院,做完检查后进留观室观察一段时间,没出现异常的话下午就出院了。PCI同样如此,患者当天完成手术,观察一晚没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第二天也就出院。”
“当然,出院后并不是无医护人员管理,而医院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有个使我印象很深刻的病例,一个亚裔小孩,做完心脏移植后4天就出院,送至社区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锻炼,这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给更有需要的患者腾出空间。去年在法国开会时也医院,这些国外的先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希望本次会议的召开能够促进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
采访/成文:宋纪松,AMEPublishingCompany
编辑:许梦杨、严斯瀛,AMEPublishingCompany
特别感谢:医院心内科王晓燕博士对本文提供的支持。
往期回顾:
董庆龙:居高者,要胜寒,才能远眺
罗建方:前途无限光明,道路仍旧曲折
沈彤:康复科与加速康复
何二兴:加速康复是一如既往的坚持
周杰:个体化治疗是重点也是难点
李勇:加速康复重在细节
郑则广:ERAS应是“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
陈学清:在加速康复中充当配角
江泷:ERAS可让患者享有更个体化治疗
陈振光:不忘初心,治病救人
智发朝:成为专业领域的大师
谢少波:理念先行
卢伟杰:加速康复,关键在于团队配合
宫玉翠:胸部护理之我见
本周资讯:
8月26日(周六)上午将迎来第一期网络学术直播,届时《傻瓜统计学》、《聪明统计学》人气作者胡志德、周支瑞分别空降广州、上海两地授课并直播。其中,AME广州办、上海办、长沙办、台北办更有现场收看直播活动,名额有限,报名从速。无法到场的读者亦可通过中科医院曝光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