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理心脏起搏器的七种类型

??

目前临床常用的起搏模式和起搏功能主要为以下七种类型。

一、单腔心室按需起搏器(VVI)

该起搏器具有感知和起搏心室的功能,起搏电极导线安置于右心室心尖部。VVI起搏器的植入和随访相对简单,起搏电极导线的各项阈值参数稳定可靠,曾是应用最广泛的起搏模式;但由于其导致房室收缩不同步,而容易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引起临床不适症状。

二、单腔心房按需起搏器(AAI)

该起搏器具有感知和起搏心房的功能,起搏电极导线安置于右心耳。AAI起搏器利用房室结的正常传导功能,保持房室同步,但潜在的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性局限了其临床应用。

三、心房P波触发心室R波抑制起搏器(VDD)

该起搏器的特点是由远端安置于右心室的心室感知和起搏电极,及近端游离于右心房腔内的心房感知电极,整合成一根起搏电极导线,由单根电极导线完成心房的感知和心室的感知、起搏功能,以达到心房、心室间的同步顺序收缩,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疗效。VDD起搏器的心房感知功能相对稳定,手术操作简单,适用于无需心房起搏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缺点是不能实行心房起搏。

四、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

该起搏器具有房室顺序起搏、房室双重感知、触发抑制双重反应,需分别安置心房和心室起搏电极导线。根据自身心房率和房室结传导功能情况,DDD起搏器可以自动采用各种不同的起搏工作模式。

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是为了模仿正常人,其心率可随躯体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波动,以适合不同的生理状态的需要。频率适应功能可以整合在以上任何一种起搏模式中,形成AAIR、VVIR、DDDR等起搏模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感知器有最常用的对人体活动度进行感知的压电晶体或重力加速度球感知器,以及感知每分通气量和QT间期的感知器,其共同特点为无需特殊的起搏电极导线。

六、心脏再同步起搏

目前常用的心脏多部位起搏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双心室起搏(CRT),其电极导线分别放置在右心耳、右心室心尖部、冠状静脉系统,可以改善或减轻伴有房室传导延迟、心室间传导延迟、心室内传导延迟或心室壁内传导延迟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心衰症状,延长心衰患者的寿命,提高其生存率。

七、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目前使用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具有多种遥测程控功能,且在治疗上可提供抗心动过缓的支撑起搏、双心室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电复律及高能量电除颤。其治疗的目的是,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预防持续性室速或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

本文为医道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

1.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33-34.

赞赏

长按







































中科爱心救助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40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