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术可怕房颤有了更精准的治疗方法
我国作为房颤第一患病大国,
目前约有万房颤患者。
房颤危害巨大,
与无房颤人群相比,
房颤可使中风风险增加5倍,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也为正常人的5-17倍,
易引发心力衰竭。
近日,在我院心内科区文超主任的带领下,广州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射频消融术技术水平近日获重要突破,林晓圳副主任医师运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CartoSound(三维诊断超声导管)心腔内超声技术,为一位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
CartoSound心腔内超声医院中鲜有开展,此例手术不仅实现了我院开展心腔内超声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零的突破,也意味着我院心电生理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年初,我院心内科引入Carto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Visitag技术,应用该技术已成功为数百名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现继续引进心律失常领域最新的心腔内超声技术,与Visitag完美结合,提高消融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开展全新术式—SV(CartoSound+VisiTag)射频消融术,标志着我院在心脏射频消融领域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患者林伯今年65岁,时常感到心悸头晕,心慌气短,并有胸闷、胸痛的表现,反复求医,治疗效果欠佳,遂到我院心内科就诊。
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阵发性房颤,通过充分讨论与评估,具有射频消融术适应证且手术风险低,遂于1月30日为该患者实施了手术。手术团队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手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目前已治愈出院。
”技术特点:更精准、更安全!CartoSound(三维诊断超声导管)如同一对火眼金睛深入心脏内部,将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完整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上,能够实现零射线及真实解剖引导下的精准射频消融,大幅度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优点1:房颤射频消融术需进行房间隔卵圆窝穿刺,传统房间隔穿刺在X线透视下进行,无法直视卵圆窝与穿刺针的位置,存有一定的风险。而在该例术中采用三维腔内超声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卵圆窝,该患者有轻微房间隔膨出,房间隔穿刺时穿刺针不易固定,稍有不慎便会穿破左房后壁或主动脉,但由于穿刺针与房间隔的位置可视,因此在零射线下依然可以安全完成房间隔穿刺。
优点2:运用三维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实现术中全程零射线,避免患者与医生受到X线辐射的危害,同时在术中可以全程监测心包,极大程度避免心包填塞。
优点3:Cartosound三维超声技术可以指导选择卵圆窝最佳穿刺点,有利于后续消融时导管到达病灶点,还可以对心脏各腔室的解剖进行重建,使心腔内操作定位更加精确,特别是对肺静脉口、左心耳、心房嵴部等关键性解剖位置的辨识,大幅度提高消融的精确性。目前该技术还应用到房扑、室早、室速等心律失常,极大的提高手术成功率,进一步保证了手术安全性。
房颤是什么?房颤——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房无规律地,快速跳动,心房率能达到-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次/分)。房颤发生时,快而且不整齐的电信号引起右心房和左心房出现颤动,无法正常收缩,心房中的血液不能完全进入心室,心房和心室无法正常协调工作。
房颤的表现和危害?房颤有两个主要的危害:引起脑卒中和心力衰竭。
1房颤容易导致脑卒中:房颤时,心房内的血液不能完全泵到心室内,这些滞留的血液就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到达脑部,阻塞脑部的血管,造成缺血性卒中。
2长期的房颤会使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房颤的治疗误区?误区1房颤无需早期治疗
房颤的症状虽然可能很轻,但其危害很大,严重的可能导致中风、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另外房颤患者常常伴有其他心脏疾病,所以房医院房颤门诊就诊。房颤治疗越早,后康复越好,如果阵发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
误区2房颤患者只能药物治疗
很多房颤患者选择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可达龙、心律平、倍他乐克等。但是长期服药,副作用大,近几年导管消融为房颤的根治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误区3老年人导管消融风险大,安全性差
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术,通常只需要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皮肤切口小,无需缝合。因此整个过程,创伤小,老年人可以很好的耐受。
什么是射频消融手术?1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微创导管技术,通过穿刺,将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放置到心脏内,以射频的方式治疗心律失常。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全球已经发展了20多年,是很成熟和安全的手术。结合压力监测消融导管,可以使手术成功率达到88%。
2整个消融过程2-3小时,无需开刀,无需缝线,不留疤痕。所以导管消融射频术将是房颤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
术后管理术后卧床期间少吃高蛋白的食物:肉、奶、蛋、豆类等,可以进食一些软食,面条、粥,多进食一些粗纤维的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畅。
尽量不食含鱼刺、骨头等坚硬的食物。
射频消融后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