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心血管疾病的ldquo绿色
推广体外反搏适宜技术
构建心血管康复新模式
+西安交大一附院东院全科医学科+
物理治疗/经济/无创/无痛苦/无副作用
80多岁的李大爷患有冠心病,常被不时发作的心绞痛困扰,但因患有高血压,有吸烟史,心脏血管多支病变,不适合做支架;而且李大爷年龄偏大、体能差,冠脉搭桥也有风险,所以一直保守治疗。无奈之下,李大爷来到全科医学科咨询可行的治疗方案。在详细了解李大爷的病情后,医生建议进行体外反搏治疗。一个月后,李大爷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步行的距离也比之前提高了。
体外反搏
有故事、有温度的技术
●40年前,体外反搏诞生在中山医科大学一间仅30平米的实验室中。
●30年前,体外反搏风头正劲,遍布在全国近医院。
●20年前,体外反搏走出国门,远渡重洋,服务于世界人民。并相继获得FDA认证与进入ACC、AHA、ESC、ASA治疗指南。
●10年前,体外反搏重返国内,成立了3大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举办了多场学术会议、发表了多篇专家共识、被列入多个推荐指南。
●今天,体外反搏正在快速稳步发展,燎原在祖国各地。
01
什么是体外反搏?
体外反搏是一种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四肢和臀部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技术。
人躺在治疗床上,小腿、大腿和臀部分别包裹气囊,利用心电R波作为触发信号,然后电脑跟踪心电信号,促发气囊充气放气。在心脏舒张时,也就是四肢的血液往心脏涌动的时候,气囊充气,从小腿、大腿、臀部序贯性地逐段加压,驱动血液回返,可增加脑部供血70%;心脏供血50%;肾脏供血30%,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心脏收缩时,气囊放气,降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
病人躺在床上不费力的被动运动,便能完成运动所能达到的效果和生理效应,增强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耐受能力。
02
心脏康复患者的新福音
体外反搏治疗是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康复领域最有前景的治疗技术。已被列为治疗冠心病除药物、支架、搭桥以外的第四种方法,是国家提倡的心脏绿色康复疗法,也被称为“生物搭桥技术”。
在心脏康复中,有氧运动占重要地位,获益肯定。但对于存在运动禁忌的患者,如不稳定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合并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体外反搏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健康选择。
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与运动训练有相似之处,可作为运动训练的替代方法,且适应症较有氧运动更广泛。对于存在运动紧急的患者,可先行体外反搏治疗,待情况好转无运动禁忌时再开始运动训练。
同时,支架术前、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II级)都可以进行体外反搏。
03
不仅用于治疗,还可用于预防
体外反搏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还可以用于预防。对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体重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来说,在心绞痛、冠心病的早期、中期,可以使用体外反搏来进行干预。
这是因为体外反搏可以增加血流速度,从而不停地冲刷内皮细胞,减少有毒有害的物质沉积,能够从源头上阻碍动脉硬化的进展。
此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还应该提高健康意识,有意识地进行高血糖、高胆固醇等筛查,一旦发现有异常,就应该尽早进行干预,而不应该等到心绞痛情况严重时才来就诊。
04
一种适应症广泛的治疗手段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支架搭桥术后心脏康复。
(2)脑动脉硬化、脑梗死。
(3)头昏、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
(4)突发性耳聋、耳鸣,眼底动脉硬化引起的视力下降。
(5)糖尿病。
(6)前列腺肥大症状。
(7)心脑血管保健。
(8)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
(9)功能性性功能障碍。
(10)因其他动脉硬化及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缺血性病变后遗症。
(1)中至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夹层动脉瘤。
(3)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
(4)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
(5)活动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
(6)下肢肢体有感染灶。
(7)过高血压。
(8)频发早搏>10次/分。
(9)严重的左心衰竭。
(10)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11)妊娠。
//全科医学科
///
NOCITCE
门诊:综合楼二楼
住院部:综合楼三楼
-
撰稿
魏麟璎、邱帅
编辑
王馨
审核
医务科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