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室早怎么办
什么是室早?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简称早搏。是指异位室性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矇,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室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这主要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有时患者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如果室性早搏触发其它快速心律失常可出现黒矇及晕厥症状。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室性早搏症状非常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夜间不能入睡,甚至产生抑郁症,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治疗。
目前临床上主要将室早分为病理性室性早搏和功能性室性早搏两种。大多数单形性室早属良性心律失常,一般无致命危险,无需药物治疗。然而,频发室早可引起心慌、胸闷、疲劳及体力下降等明显症状,某些室早可触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猝死等。长期频发室性早搏还可引起左室扩大,左室功能下降,即所谓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应积极治疗室早,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导管消融治疗)。
一旦发现室性早搏,应及时就医,进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尽快判断出室早是属于功能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对下一步的处理至关重要。一旦确定早搏属于功能性,要解除思想包袱。绝大多数室早属于良性,如数量较少,无需治疗。早搏较多或有明显症状者应寻找并消除那些促使或加重室早的诱因,比如抽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熬夜或失眠等。如仍有明显症状或早搏较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药物治疗,口服抗心律失常药。但是,药物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症状,以便患者逐渐适应和耐受早搏,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出现副作用或耐药性。如果室性早搏属于病理性,患者常常存在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应针对心脏基础疾病进行治疗。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早搏数目大于1万次可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是上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新技术,通过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找到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路径或异位起源点,发放射频电流将之去除,从而达到根治心律失常的目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导管消融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技术已非常成熟。导管消融治疗室早的机理就是通过微导管寻找并清除引起早搏的异常心肌,成功率高,复发率低。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12-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一般术后第2-3天即可出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jc/1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