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历险记,医院的高超医术

年8月9医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心的历程”故事会,11医院不同岗位的医生、护士讲述了他们亲历的故事。

这些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或许我们无暇留意,有时习以为常,可当我们静下心来聆听,依然会在心底涌出感动,不忘学医、行医的初心,方得医者仁心的始终。

来自心内二科的蒋超医生为大家讲述了两个医患共同努力,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

故事一大家见过坐着做手术的吗?我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王丽就是坐着完成了她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为什么不躺下来手术,那是因为严重的心力衰竭让她躺不下来,躺到手术台上不到2分钟就喘得不行,她就得坐起来,试了两次都不行,给她做手术的马长生主任说那就坐着做吧。故事的主人公王丽是河北农村的一名普通妇女,30岁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可唯一的遗憾是,王丽的肚子总是“不争气”。婚后,她先后怀孕过4次,然而前3胎都没有保住,就这样公婆虽然不说什么,但流露出的表情却让王丽夫妻两儿心里格外难受。年初,王丽第四次怀孕。这个“迟到”的宝宝让全家人格外欣喜,充满了期待,一家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她,度过了胎儿最不稳定的时期。可惜好景不长,怀孕五个多月时,王丽开始觉得胸闷不适,一活动就喘不上气。她以为是胎儿一天天长大闹的,并没有太在意。可拖了半个月,症状越来越严重,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都不能平躺下。医院检查,原来她竟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现在已经出现二尖瓣重度狭窄,心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心力衰竭。此时,维持王丽本人的机体正常供血供氧都很困难,更别说还要负担一个不断生长的胎儿了。当地的医生建议终止妊娠,先医治好大人再说。可是,王丽和丈夫实在太渴望这个孩子了,他们开始四处求医,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几经转诊,从河北到北京,然而由于病情危重,继续妊娠风险极高,医院要么不收治,要么给出“保大人还是保小孩?”这个左右为难的选项。几乎绝医院,此时的王丽怀孕已6个月,心功能极差,出现严重肺水肿,不能平卧,面部发紫,而且胎动也日渐频繁,腹中的小宝宝已经出现缺氧。

患者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危及母子生命,医务部立即组织全院会诊。为了满足王丽做母亲的愿望,参加会诊的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决定冒险通过心脏导管技术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打开狭窄的二尖瓣通道,帮助恢复心脏泵血功能。说实话,这个决定冒了很大的风险,医务处要求妇产科、心外科、ICU、麻醉、体外等科室随时待命保驾,介入治疗不成功,立即心外科手术,终止妊娠,确保孕妇平安。

王丽被推进了心脏杂交手术室,由于患者根本没法平躺,只能保持70度以上的坐位,再加上怀孕6个月的大肚子也压迫到了股静脉,导致静脉穿刺异常困难。穿刺一次不行,两次不行,第三次还是没有成功,此时的马主任已是满头大汗,他扭头看了看站在一旁待命的心外科大夫,回过头来又看了看患者的眼睛,是放弃还是坚持?这个选择将影响这个胎儿的命运和这个家庭的幸福。最终他决定,再试一次。这次,也许是医生的努力最终感动了上帝,股静脉穿刺终于成功了,导管顺利到达病变部位,随着球囊的扩张,狭窄的二尖瓣打开了,瞬间,血流通畅了,王丽胸闷、气促症状立刻好转,五分钟后,王丽半个多月来第一次可以平躺了,肚子里的孩子也舒服了,胎动逐渐平稳下来。三个月医院妇产科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母子平安。出生后两个月,小宝医院,来感谢救命恩人马长生,宝宝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浑然不知自己是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才来到人间的“珍贵”宝宝。故事二26岁的杨盼是一个房颤患者,她和丈夫婚后的愿望就是想要一个可爱的宝宝,不久,杨盼怀孕了,可是因为服了抗心律失常的药,这个孩子他们没敢要。可是,以后怎么办呢,吃药吧,不敢要孩子,不吃药吧,杨盼心慌难受,严重时还会胸闷、头晕、喘不上气。后来他们了解到,房颤可以通过一种叫“射频消融”的心脏导管术治疗,或许可以摆脱服药。于是,抱着一线希医院。医生们很快为杨盼做了检查,准备为杨盼做射频消融手术。术前,大夫问杨盼是否是在经期,杨盼说本来该来了,好像晚了两天,一检查,杨盼还真是又怀孕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小生命让医生和杨盼发了愁。射频消融手术要照X线,这么小的胎儿是绝不能接受射线的。如果放弃手术,留下孩子,杨盼的身体受不了,她的房颤症状太严重,心室率最快时达到次/分,同时伴有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无法负荷继续妊娠。夫妻俩只能做好了再次放弃孩子的心理准备。

马长生教授听了他们的故事,了解到他们特别想要保住这个孩子的心愿。“能保的生命我们一定不放弃!”

“如果你们信任我们,我们试一试“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虽然到今天零射线操作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在两年前,还是一种开创性的治疗手段。在导管室,超微超声探头先行进入杨盼的心脏内部,就像医生的“眼”一样,通过三维标测和三维重建绘制出心脏内的病变结构。找到了心脏里的3处病灶。随后,通过肺静脉隔离、右房间隔部消融、左心耳根部消融,仅用1个小时,房颤、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逐一化解。杨盼的心律平复了,可她当时的心情却是不平静的,能保住全家期待的宝宝,夫妻两喜极而泣。故事的结尾

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医疗创新会冒更大的风险。马长生主任可谓“艺高人胆大”。在这样“大胆冒险”的背后,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每当有人问起马主任成功的秘诀,他总会说是机遇好。可是我们做学生的都知道,从刚工作开始,他除了在病房,就是泡图书馆,“鸡不叫,不睡觉”。

三十多年,始终坚持“”、“”。“”是指:早上8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结束工作回家;“”是指:一年天,除了春节休假5天,其余天都是工作日。有人会说,这样的生活太苦了,太枯燥了。可马主任说:“能够著书立说,能够治病救人,我过的太幸福了!”

撰稿

心内二科蒋超编发

宣传中心尹妍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d/12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