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完成第100例儿童心脏移植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翀通讯员聂文闻刘坤维彭锦弦7岁的凡凡三年辗转四地就医,从万州到重庆再到成都,医院就诊时已是终末期心脏衰竭,心脏移植是他唯一生的希望。近日,华中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为他植入20岁的心,生命再次得以延续。至此,医院完成的第例儿童心脏移植,这意味着该院是全国完成儿童心脏移植例数最多的医疗机构。
七岁的凡凡是重庆万州人,3年前就出现精神差,运动能力下降的症状。有时稍微爬坡就上气不接下气,嘴唇发紫。医院诊断为心肌病、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
2月18日,凡凡在父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经查发现,在最爱蹦跳年纪的小凡凡只能以卧床为主。他的精神差、肝淤血、伴有肝脏显著增大,尿少,全身浮肿等症状,只能卧床依靠强心针维持。
凡凡一家四口只靠父亲在外打零工为生,本已是捉襟见肘的家庭,却因为凡凡三年的治疗费用,生活变得十分拮据。为了减轻经济负担,董念国教授团队帮助凡凡申请到慈善基金的救助。更为幸运的是,在凡凡入院后不到一周(6天)就匹配到了合适心源——20岁脑死亡年轻男子提供了宝贵的心脏。
董念国主任介绍,医院完成的第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连续多年来,该院完成的儿童心脏移植数量领跑全国。
从年出生3个月体重4.25公斤的小天佑,到年出生仅66天体重3公斤的小睿睿……年龄越来越小、体重越来越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不断突破极限,刷新儿童心脏移植的纪录。
多年来,在董念国主任的带领下,医院在全国最早应用自愿捐献脑死亡供体,创新“边缘供心”理论,改进供心保护方法,使冷缺血安全时限从国际标准4小时延长至6-8小时,一定程度缓解供心短缺这一制约移植发展的瓶颈;建立一整套适合国情的心脏移植技术体系,不仅优化受体评估、机械辅助、抗排策略,而且针对儿童等特殊心脏移植特点,个体化设计术式,提高手术成功率,如采用供心旋转术式实施终末期先心病右位心心脏移植,联合侧枝封堵技术实施国际首例终末期先心病杂交心脏移植,通过扩大心包腔、改良腔腔吻合等完成亚洲最小年龄最低体重(66天3公斤)心脏移植等。该方面成绩得到国内外专家肯定,被认为推动中国心脏移植事业发展,尤其将中国儿童心脏移植提升至世界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1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