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纸上对白,社区全科医生的暖心字条

善城·杭州志

美丽杭州的暖故事杂志

这是一个温暖故事的合集

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的故事

告诉我们

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打造杭州这座

“有温度的善城”

9月1日中午11点,位于中山北路53号的竹竿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俞佳丽似乎在等候着什么人,不时往诊室外面看,没一会儿,一对老年夫妻相携而入。

等老夫妻在诊室坐定,俞佳丽拿过几张纸,写道:阿姨最近有什么不舒服?有没有心慌?

老爷爷接过笔回答:有点的。

“我给你听一下心。”俞佳丽写完后,拿起听诊器,给老奶奶听了心音。

听完之后,俞佳丽继续写:血压偏高,心律还好,没有听到早搏。

老爷爷伸出大拇指,在纸上夸赞:你给她开的药,对的。

这样一来一往写了十多次,约莫二十分钟后,俞佳丽开了药,并在纸上叮嘱:平时烧菜盐要少放,晚上要早点休息……拿着这张纸,老夫妻点点头。

01:18

点击看视频

9月1日是黄爷爷和陈奶奶固定复诊时间,前后23分钟,写满了四张纸,是他们的常规动作。一年前,黄爷爷无意中推开了社卫中心大门,成了俞佳丽的签约病人,这样的笔谈问诊已持续了6次。

“黄爷爷和陈奶奶第一次来我们中心,也不知道他们是聋哑人,叫号好久,病人也没有进来,我就出去找了。”俞佳丽回忆。“往常的病人还不等坐下,话匣子就已经打开,可是爷爷奶奶坐下后有些局促不安,从口袋里翻出自己的病历本和药盒,然后爷爷一笔一划地写下:不好意思,我们是聋哑人,请帮我们看看……

老两口后来成了俞佳丽的签约病人。

黄爷爷“表示”,他们出门靠走路,不太坐车,看病就来俞医生这里。

“签约病人不想麻烦别人,以前看病都是能拖就拖。有几次,在我这里看诊,都在家提前写好自己的服药情况及此次就医的诉求。有时候,后面等候的病人也会抱怨,怎么这么慢,但进来看到老人家,都能理解。”每一次复诊,俞佳丽都替老人家约好下次时间,“中午或者下午时段,相对空一些,这样老爷子可以说得更从容些。这不,还没到签约时间,老爷子已经几次写要再签约。”

送走老夫妻,俞佳丽结束了上午的门诊。这一个上午,她一共看了45个病人。“医院工作的时候,只需要精通专科,但到社卫中心不同,什么都要涉猎,甚至心理学都要懂一些,这些年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多,这方面的学习也不能放松。”

俞佳丽说:“现在,我有多个签约病人,其中七成是老年人,高血压病人有个,糖尿病有个,这些病人都需要反复叮嘱,老年人嘛!我们这样家门口的医生管得牢一些,他们病情就稳定些,子女也能放心些。”

资料/市委网信办、市卫健委、杭+新闻

文字/柯静

通讯员/廖婷婷庄楷淇

编辑/黄晓好

版式/黄晓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150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