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跳出来了怎么办心脏上的这个小
呵护心健康,实现新梦想!
今天我们医学医说
就来聊聊房颤的治疗!
心脏“扑通扑通”强烈跳动着,人们说那是爱情的滋味。然而,不是所有的心动都那么美好!
莎士比亚说“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在疯狂地舞动着,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快乐”,医学史认为,这是“房颤”最早的描述。
你知道吗?
心脏上有一个像小耳朵的部分,
叫左心耳。
当人患上房颤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时,
这个“耳朵”还是一个很麻烦的事,
严重的还会导致脑中风。
↓↓↓
研究表明,导致房颤患者卒中的血栓90%来自左心房的左心耳结构。房颤时左心房失去有效搏动,左心耳内血流变得异常缓慢,容易淤滞而形成血栓。
面对房颤带来的如此严重后果,在进行CHADS2VASC评分(主要是指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风险的评分)后,如达到需要干预的程度,医生通常会开具服用华法林等抗凝也药物的医嘱,并需要经常性的抽血化验监测INR,不断调整药量。故此,病人常常无法坚持长期服药,或总因为不能做到监测INR,而一成不变地服用药物,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如果病人还伴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则更是雪上加霜。
典型案例今年82岁的吕奶奶,患高血压已经5-6年,大约在4年前出现了房颤,经过CHADS2VASC评分需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脑栓塞。然而,吕奶奶患有肾功能不全,在服用华法林期间,INR波动较大,华法林剂量不易调整,即使是非常小的剂量,也曾数次出现出血事件。
一边是不服药易引发中风,一边是服用后会出现出血症状,吕奶奶的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已经成了她和整个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医院心内科团队反复分析和讨论吕奶奶的情况,她患有房颤、左心耳血栓、长期抗凝治疗下反复出血,最优的解决办法是开展左心耳封堵术治疗。
左心耳封堵术是微创介入手术,创伤小,相对安全。左心耳封堵术主要是在静息麻醉下,通过患者的股静脉将一根导管穿过房间隔。根据患者的左心耳尺寸,将一个适合的伞型网状封堵器送到左心耳部位,把左心耳口部堵住。科学家们已开展了许多封堵器的研究,其中更是不乏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封堵器是能够比抗凝血药物疗效进一步降低血栓风险40%的产品。
经过精心术前准备,5月中旬,由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钟泽带领的心内科介入团队在浙医二院心内科专家的指导下,在麻醉科、心脏超声科的密切配合下,历经1小时为患者成功植入了左心耳封堵器,闭合了房颤患者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从而解决了房颤左心耳内血栓所引起中风的风险。
(△手术中)
据悉,左心耳封堵术于年引入国内,因其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而被业界称作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病人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却也因为手术难度较大,对手术者要求高的缘故,目前仅医院开展。
从房颤到脑卒中有多远?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发生时,人能感觉到心跳明显加快,可达至次/分,而且跳动节奏也不规律。“快速而混乱的心跳对于正常的心脏来说是一种负担,可加速其衰竭。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也会逐渐增高。
百姓俗称的“中风”即脑卒中,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脑部损害,它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就是脑梗和脑出血。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每12秒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人死于卒中。
如今,中国约有房颤患者至0万人,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发生率高达13%至24%,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房颤患者终生脑卒中更是高达风险为30%。
那么,
房颤和卒中有何联系呢?
↓↓↓
房颤卒中相比于一般卒中的致死率高一倍,复发率高近50%。究其原因,是因为正常情况下,左心耳也会随着心脏的搏动规律地进行收缩和舒张,血流则顺畅地在舒张期进入左心耳这个小口袋里,收缩期又被挤出去,不会形成血栓。
而房颤病人就不同了,由于左心耳内褶皱很多,房颤时,左心耳内血流非常慢,非常容易在左心耳形成血栓。左心耳内血栓通常都比较大,且更容易反复形成血栓,造成严重的危害。
对于房颤患者,如果采用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降脂、降压、抗心律失常、抗凝药,每天都“一样不能少”,但平衡出血、凝血又谈何容易?为此,医院近年来也提供介入手术治疗,如微创介入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等。
资料提供:医院
推广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梅城人!这张巨型地图让所有梅城人都…■牛气!建德这些传统村落,将获中央财政支持!快看看有没有你的老家?■新安江公共自行车二期要来啦!辆,26个布点!有你家附近吗,现在提意见还来得及■总投资40余亿!今天建德19个招商项目集中签约!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有两个~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