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的血管里放个支架,是怎样一个过程

「心脏支架」算得上当代心脏内科学中最具代表性、最常被谈论的器械了,它的出现,改变了心脏病学的历史。

你见过这个小小器械的真面目吗?想知道它是如何放进心脏血管中的吗?

借着健康头条(u)的平台,我就来简要地说说这支架,说说「心脏介入手术」。

「穿针引线」的艺术,让手术刀唱配角

如果说心脏手术体现了心外科医生「刀光剑影」的豪迈,那么心脏介入术则展示了心内科医生「穿针引线」的雅致。

心脏介入不需要像传统的外科手术那样「开膛破肚」,而是通过细小的导管,顺着血管上行,到达心脏病变部位,在此进行进一步操作,完成诊断和治疗。

原理并不复杂——人体的大动脉从心脏发出,逐渐分成各级动脉供应各个肢体、器官,分散成小动脉、毛细血管后,再汇合成静脉,全身的静脉再汇合起来,通过大静脉回到心脏。换句话说,全身每一处的血管,都直接或间接与心脏相连。

因此,人体的血管是通向心脏的天然通道,而介入手术就是沿着血管进入心脏来完成的。

图1条条血管通心脏

这样的手术中,手术刀便不再是主角了,手术场地也不再是外科手术室。医生主要靠导丝和导管进行操作,手术往往是在专门配备了透视设备和辐射屏蔽的「导管室」进行的,而且这些操作,都是由心脏内科医生来完成的。

图2配备了透视设备的导管室

微创伤,精细活,挽救千万人生命

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和闭塞,就出现了冠心病。支架术已是治疗冠心病的主流技术之一,每年全球有数百万患者接受该手术。在中国,每年也要开展多达40万例。

这是如何做到的?

1.建立「通道」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通道,进入到血管中去。通常是类似打针一样,用特殊的针直接穿刺血管。最常见的是选择手腕上的桡动脉或者大腿内侧的股动脉。这个进针口,就是这项手术唯一的体表伤口了。

图3用来在穿刺血管建立通道的针和鞘管

2.放入导丝

然后,顺着针放进金属丝,这时针便可以退出,留着金属丝在血管里。以这根金属丝为骨架,医生放入鞘管,将血管撑出一个通道,由此便可以顺着通道将导丝和导管一路深入到心脏去,直到抵达冠状动脉。

这里的导丝不是一般的金属丝,而是一种极细且精密的材料,它整体柔软,尖端可以由医生操作进行灵活的弯曲和转向,穿越复杂的路径,从比拇指还粗的大血管,一路进入到比面条还细的冠状动脉中去。导管则能顺着导丝的路径在血管中蜿蜒穿梭。

图4导管和导丝在血管中自如蜿蜒

是因为精密的导丝尖端能在医生的操作下灵活变形和转向

3.血管造影

在一路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X光透视来观察情况,也需要通过导管推入「造影剂」,在X光下清楚显示血管,找到病变部位。

图5X光透视下的冠状动脉,箭头示病变狭窄的血管

4.放入球囊、支架

顺着导管,医生将一个包裹了金属支架的球囊送入病变部位的血管,将球囊充气,用大约10倍大气压的压力将金属支架撑开。

这种支架,一旦安放好便终生保持此形状,永久性地支撑住狭窄部位。

为了避免裸露的金属上长血栓,再次引起狭窄和梗阻,新一代的支架在表面有一层药物涂层甚至生物涂层,大大减少了再次狭窄的发生率。

图6心脏支架的张开过程

以上,便是小小的支架放进心脏的过程。

其实介入技术不仅仅能拯救冠心病人,目前通过介入技术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和心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和心瓣膜病等,已经是常规项目。这么看来,支架安放的过程,是不是并不复杂、甚至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来说过于简单?

实际上,上述过程经常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患者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病情危重,送往急诊,能否最快时间开通梗阻的血管,是挽救生命健康的关键。

而且,实际的情况千变万化,病变的难度、复杂程度各不相同,许多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危及生命,导管室里抢救心脏骤停一点不稀罕。

限时作业,又要求谨慎细致,还需要果敢决策。心内科医生们举重若轻的「穿针引线」实则是对一门兵器、一套武功的娴熟应用,并非只是深闺绣花鸟。

身披铅甲御辐射,为医学牺牲

将导管插入血管中后,如果没有一双透视眼,那介入手术注定只能是盲操作。好在X光技术让医生有了透视的本领,即使极为细小的血管都清晰可见,因此介入手术才成为可能。

然而,这样的代价是巨大的。

每一次X光透视观察的过程,都是一次电离辐射的释放。

患者倒不必过于担心,一台冠脉手术通常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辐射剂量往往在安全范围内,健康风险较小。但作为医生,一天几台,一年多达数百台这样的手术,工作几十年下来,接受到的辐射量是相当可观的。

为了减少射线伤害,医生需要身披一整套防护服——铅制的围裙、背心、腰带、围脖、帽子、面罩等,加起来重达三四十斤,犹如穿了一身作战的铠甲。然而,这样的防护依然不能让手术医生完全避免受到辐射,因为总有部分身体暴露在外。

据不完全统计,介入医生患恶性肿瘤、白内障等疾病的风险高于其他医务人员,而由于长期身负沉重的铅衣,介入医生关节和脊柱疾病也相对高发。防护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等到防护技术完美的那天之前,介入科医生一直在为医学牺牲自己的健康。

责任编辑:丁若水、倪佳骅

图片来源:rf.







































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23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