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苑实验幼儿园霸州分园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又将进入手足口病的流行期。每年的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例行发布会上称,我国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达2.8万例。预计今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去年。
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让宝宝避免中招!
手足口病是什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属于RNA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不易被胃酸及胆汁灭活,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因此发病多在潮湿闷热季节。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但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的症状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部分病例无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
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易感人群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3岁以下幼托机构儿童是高危人群,早产儿、婴儿期未能母乳喂养者均更易患病。
成人相对较少,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1、接种疫苗
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但该疫苗主要针对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病毒分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还需警惕。
2、勤洗手
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注意卫生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消毒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对幼儿的玩具、卫生用具及餐具每天清洁和消毒。
5、注意观察
一旦发现宝宝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及早就医,同时避免交叉感染。
PS:建议各位家长如果发现宝宝可能有手足口病时,不要自行判断及处理,应及时就医,由专业的医生判断。
得了手足口病要怎么护理?
如果宝宝得了手足口病,爸爸妈妈也不用过于担心,及时就医、做好家庭护理和病情观察即可。
1饮食的护理宝宝在患病期间胃口不好,大多都是因为口腔中的疱疹疼痛。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温凉、无刺激的流质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食物,同时也要注意补充水分。
2皮肤的护理要保持宝宝皮疹周围皮肤的干燥和清洁。经常给宝宝修建指甲,避免宝宝自己抓破皮疹引起感染,如果水泡破裂,可以局部涂聚维酮碘液消毒。
3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
宝宝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4注意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5病情的观察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手足口病病情较轻,但也可能会出现重症病例。
具有以下症状时要注意可能发展为重症:
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甚至以上,精神萎靡或者烦躁,肢体颤抖抽搐,反复呕吐,口唇发绀,面色苍白等症状。
如果有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