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禁忌
一、硝酸酯类
1.禁忌: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增高者,对有机硝化物过敏者,颅内高压者,严重贫血患者,严重低血压者,快速型心率时常患者,肥厚型心肌病。2.慎用:(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室充盈压过低时(3)前列腺肥大者3.溶栓适应症:(1)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患者年龄75岁;(2)ST段显著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3)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但如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可考虑。4.禁忌症(1)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2)颅内肿瘤;(3)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4)可疑主动脉夹层;(5)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6)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7)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8)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9)近期(2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性穿刺术。二、钙拮抗剂
1.禁忌症:病窦(降低心室率)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阻滞钙通道,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排血量,降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同上)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梗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过敏2.慎用:(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低血压,肾功能不全患者三、阿司匹林
1、禁忌症: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咖啡因类药物过敏者,血友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其他原因所致消化道出血者禁用。3个月龄以下婴儿禁用。2、注意事项:①岁以下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慎用。②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反应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者及其他出血倾向者应慎用。③长期大量应用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④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⑤对诊断的干扰:阿司匹林长期一日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可干扰尿酮体试验;当血药浓度超过μg/ml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用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时可受阿司匹林干扰;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由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μg/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小时可恢复正常;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μ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每天用量超过5g时血清胆固醇可降低;由于阿司匹林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可导致血钾降低;大剂量应用本品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可得较低结果;由于阿司匹林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而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四、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主要包括拟交感类药物和双吡啶类衍生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对这些药物抱有很大希望,但以后的临床试验表明,长期口服这些药物反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主要与这些药物对神经体液的激活作用有关,因此这些药物的口服制剂已经被淘汰,只有静脉制剂仍沿用于临床,用于短期静脉给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1.拟交感类药物:目前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小剂量(1~3u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冠状动脉扩张,对肾动脉的扩张作用可以产生一定的利尿作用。中剂量(3~6ug/kg/min)给药兴奋β1受体为主,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增加心输出量。而大剂量(大于6ug/kg/min)则通过兴奋外周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发挥维持动脉血压的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1)心动过速:为药物对心脏β1受体的兴奋作用所致。在小剂量和中剂量给药时,多不引起心率的增加,较大剂量给药时心率明显增快。(2)室性心律失常:也是药物对β1受体的兴奋作用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在较大剂量给药时更易出现,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时可以考虑降低用药剂量或加用利多卡因。(3)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高:为较大剂量给药,兴奋外周α受体所致,不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在必须使用大剂量多巴胺维持血压的情况下,可以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下同时给予小剂量硝普钠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的后负荷。多巴酚丁胺:为选择性β1受体兴奋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对外周血管阻力没有影响。具有与多巴胺相似的引起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在较大剂量给药时明显。此外,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多巴酚丁胺的药理作用逐渐减弱,一般持续用药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2.双吡啶类衍生物目前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仅有氨力农和米力农。通过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内的磷酸二脂酶,使组织中的cAMP水平升高,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对钙的摄取、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钠钾ATP酶的活性而分别发挥其正性肌力作用和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两种药物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而米力农的作用强度约为氨力农的10~15倍。两种药物具有类似的不良反应:(1)肝酶升高:以氨力农长期口服为明显。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目前这两种药物的口服制剂已经淘汰,静脉制剂应用时间短暂,如引起转氨酶升高,停药后能够迅速恢复。伴随转氨酶升高,患者常出现恶心、纳差、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2)室律失常:静脉给予负荷量时容易发生,在持续静脉输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见于米力农的给药过程中,一般为一过性,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停药或降低给药剂量后可以迅速消失,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在静脉给予负荷量时应注意观察,发现情况及时停药。(3)血压下降:由于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静脉使用过程中可以出现低血压。也是主要发生在静脉给予负荷量时,减量或停止输注后血压能够迅速回升。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文中内容观点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