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点击评论后关于网友质

北京治雀斑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714638.html

陈小姐|专栏

文艺评论人、影视制片人

本期热评:《长津湖》

客服全网各平台同名:陈小姐的十五楼

要评论电影,先一句话讲清楚历史知识和时代背景。朝鲜战争的本质是以中、朝、前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在二战后的又一次对决。我们中国人讲的“抗美援朝”,只是“朝鲜战争”的其中一部分。朝鲜战争,其实是全球两大政治阵营借着朝鲜半岛的内战在交手。其实也不只打美国,当时一起去打朝鲜的国家多了,是“新八国联军”(实际多达17国)。

关于视频发布后网友们提的最多的“轰炸丹东”史实不清这一点,随着前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援朝的前因后果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或者早就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本文不作详谈)。人间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相互觉得对方史实不清”。关于史实,真正的“亲历者”所剩无几,无非是谁接触到的材料更权威、更丰富,还有就是听闻者自己的判断力。在与观者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本文仅探讨影片艺术上的得与失。如对“史实”看法有异,可以不用再读下去。电影究竟做得好不好?各人在电影艺术上持不同的观点很正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除此之外的攻击、谩骂duck不必。(以下为评论正文,专栏约稿,请勿转载)

1

为什么不是我期待的电影?

我们的这场“抗美援朝”仗打了3年的时间,大约分为5个阶段(有些学者习惯讲作“5次战役”,都是一个意思),中国人在第一、第二阶段都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尤其是本片故事所描述的50年长津湖地区的战役,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第二阶段,打得美国人落花流水,原地求饶。而我们从小熟悉的“上甘岭”战役,包括之前管虎导演拍摄的《金刚川》那都是后面的事了,发生在52、53年,抗美援朝都快结束了,那时,时局已经和第二阶段不大一样了。(目前,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在第二次战役后收手,当时的中国利益最大)

年6月,朝鲜越过三八线攻打韩国,“朝鲜战争”爆发,韩国打不过朝鲜,眼看半岛要统一,本来是人家的内战,但是不要脸的美国人在联合国的授权下出手干预了,因为这个内战试图破坏的是二战后国际社会定下的格局。

不可否认!援朝战斗是新中国建立后对外第一仗,在当年那种工业水平极其落后、老百姓连饭都还没吃饱的时候,中国战士凭借着顽强的革命意志,为新中国赢得了尊严。整个第二阶段的战争,让我深受震动的一幕是一个连的志愿军受命在关卡处昼夜伏击,他们是为了阻击美国人要经过这里逃命,而当美军逃到此处,却再也没有一个战士能够站起来,他们都冻成了冰……(文及此处又一次泪流满面)

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清楚的,没问题,但问题电影没做好啊!整整三个小时的影片,没有故事,是一篇华丽的活像PPT。是抗美援朝的第二阶段按照线性时间,记述的一本豪华“流水账”,精致而平庸。有一说一,战争场面拍得真好啊!我去的影院是上海最新建成的,音响效果那叫一个一流,座位底下还有共振装置,戏里炮火震天,人在下面就共振,我真的,那天心脏都震早搏了!

影片的战争场面密集,震撼,但问题是,因为叙事节奏的张弛无度,叙事逻辑的稚拙无效,战争场面完全没有托起人,人成了配角,战争场面反倒成了主角,人物,一个也没立起来,观众无从感动。网上“长津湖战役”的纪录片有好多好多,你去看一遍,不出错的,本片有严谨的历史顾问,与纪录片讲述的史实一模一样,本片就是把“专题片语言”试图换作“故事片”的语言,重新讲一遍。

历史专家,我自己做了那么多年节目,合作过太多了,他们严谨务实,能够把关历史真实,他们有他们的专业度,但问题是他们不懂电影啊!你编剧、导演都是懂电影的人啊,拍成这样?!本片的“专题片语言”与“故事片语言”表意上的的种种不相融、不协调真的是太影响观感了,包括频频呈现出来的那些分屏啊,画中画啊,都在削弱对“客观世界的还原”。

再举一个例子,影片中还有出现年11月27日这个字幕,里面的27是红色的。真是极度出戏,这种专题片手段,怎么会用在故事片里呢?主创用如此拙劣的方式去强调这一天的特殊,就好像观众好不容易进入了那个历史语境、正在认认真真看故事的时候,你去介入了捅了他一下!

我一直所期待的,是一个“故事”。可以有原型战争,可以有原型人物,通过文学加工,加上视听语言的专业呈现,在黑暗的两、三小时内起承转合,奉上人物的命运。“长津湖战役”的最让我期待“故事性”就是“冻成冰”的这一幕,雪地里的这些战士们都是谁呢,家在哪儿,我想要认识他们,记住他们。雪地里曾有过如此惨烈的一幕,直击人心,也是我上次做《集结号》的视频说,每次听到都泪流满面的场面,连我们的敌人都在那一刻超脱了俗世的丑陋之争,那一刻,不是美军对着志愿军,是人对着人,连美军都站在生灵的高度,对我军致以敬意。

我所期待的长津湖电影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雪地里有我们还不认识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先烈们为了留给后人一个安稳盛世,他们恪守军规,雪夜伏击,他们的身体永不腐坏,他们勇敢与坚毅像他们的人一样永不腐坏,英雄的精神被冰冻在那一时刻,被永恒地保存了下来。

我所期待的长津湖电影不是今天看到的这个流水账报告,应该像一枚琥珀那样,将这昔日冰封的先烈意志与英雄品格隔着半个世纪送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还是热的,在这块焦糖色的琥珀中心,闪耀的是英雄崇高的光辉。我那么期待!你炸我三个小时给我看PPT?

2

为什么哭不出来?

剧透预警!我谈剧作的两大致命问题。

刚说了,这些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品质,这个所谓的“意志品质”听起来虚里吧唧,到底是什么呢?去打仗的兵很多都是农民出身,这里没有任何看不起农民的意思,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但那个时候,确实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你跟他们谈意志?还是谈品质?谈军人的天职还是谈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在雪地里不要动?不是的!怎么可能!基层的宣传和动员不是这样的!大家都是普通人,谁不怕死啊,中国人没有天生比美国人不怕死!所谓的“意志品质”,在一部主旋律战争片中,是需要真正地落地,通过一场一场戏的编排与铺陈,最终,要有效地落实成为每一个战士的战斗动机,这个战斗动机,要让那时的战士们懂,也要让现代的观众们信服,英雄才会在故事里孕育,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感动到银幕前的当代观众。

英雄的诞生不能是空洞的。现在年轻一代的观众,包括我的女儿们,可能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那时的战士有这种品格,你要宣扬这种品格,不把里面的逻辑表述清楚,语焉不详,提一两句台词,年轻人怎么能体会?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人人都知道,这场仗是为自己打的,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都是建立在农村“土地改革”上面。土改就是把地主的地分给农民们,电影里面参军的战士每家人都分到土地了!再也不用受地主的剥削与压迫了,当时的宣传是跟他们讲(电影里有台词,但并未构成有力的叙事逻辑)“美国佬现在在打朝鲜,一旦跨过鸭绿江,打到中国来,你家分到的土地就会再次失去!”你说大家要不要去拼命?!要不要豁出命来跟美国人干!这是士兵们非常非常朴素的动机,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的爹娘老婆孩子有饭吃!美国的士兵打这场仗是来“上班”的,到点要下钟的好伐,我们的战士为什么没衣服,吃不饱,没空军,装备差都能打得他们落花流水啊,我们是拿命在保护自己的家,自己的地!每个人为了保家,一群人才是卫国。

这是中国农民朴素的初心,这是大家决心跟着党一起将红色革命奋战到底的根本原因。这是“意志品质”四个虚里吧唧的字,接上地气的第一个层次。主创们企图用片头湖州的一片“青山绿水”、“田园牧歌”的景象去说明“战士们是为了和平而战”。这里又牵涉到史观,不再作展开。只想说,红色革命经典电影,都是将“土改”这个动机重要的话讲三遍。

这边我要拿一部红色经典来举例子,是我从小到大哭断了气的一部影片——《董存瑞》。这个剧作就将“意志品质”四个虚里吧唧的字,接上了第二层地气。这可能也是全网第一次有评论人来真正地从创作角度破译这部红色经典剧作上的秘密。战士们为了土地拼命,还不够!董存瑞为什么最后会冲上前线成为英雄,为什么我们一代一代观众人人与之共情。剧作上有个秘密,编剧把军队这个集体,写成了“家”。

你仔细琢磨这个文本的人物设置,一个家,有父有母有叔叔有兄弟,连长要刚,像父亲,指导员要柔,像母亲。班长就好像是笨叔叔,有点迂腐,在战场上一味恪守军令、不懂变通,差点误事。董存瑞是这个革命大家庭最出色的儿子,编剧还给他安排了一个竞争对手,王海山!他与董存瑞老是鸡鸡狗狗,是两个出色的儿子在家中争宠。我在《逃兵追缉令》那一期解析视频里说过,东亚文化圈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中国编剧那么早就懂得把冷冰冰的军队上下级关系处理成家庭内部关系,写成没有血缘胜似血缘的手足情深,是战士“意志品质”四个虚里吧唧的字,接上地气的第二个层次。

当一个革命大家庭的氛围在剧作中渐渐形成,愈演愈浓,上下级将士与战友们之间血浓于水的革命情谊成立,那么为了“土改”而拼命的“革命动机”又更添上了一层色泽丰满的共情力。董存瑞舍身取义,最终那一刻的冲动是来自“土改”吗?怎么可能?是因为冲锋号已吹响!他的兄弟们都向着敌人的子弹奋不顾身地冲来!那都已经是他最亲的人!他再也受不了了!如果没有“军队大家庭”这一层写到了位,戏里戏外观众与军人们也早已是军民一家亲,观众是绝对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共情!

我小时候哭断了气,是被高明的剧作抬到了这个共情的高度,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银幕亲人,为了和平事业而献身。《长津湖》里居然做了一对亲兄弟,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董存瑞是外面捡来的野孩子,其实你仔细想想,易烊千玺这一次的角色是不是跟董存瑞一毛一样的人设,两个都是偷摸进了军队、死要从军打仗,都是刺儿头!都桀骜不驯!连对子弹的渴望这种很具体的点都一毛一样,两个小兵崽子同样受战争的洗礼,在战争中成长,但你看人家老编剧是怎样扎实做戏的。

董存瑞的成长一步一个台阶,先是不服,觉得被欺负,自己分的子弹少了,结果被事实羞辱了。然后呢,任着性子啪啪啪啪啪把子弹都给打没了,又被羞辱了!这边也从侧面写出八路军弹药紧张,装备不足。然后小战士在连长和指导员的关怀下渐渐成长。而易烊千玺的角色呢?跟老兵们的戏尽是瞎胡闹,陈凯歌尽情施展他的调度功底,将室内群戏调度得行云流水,可编出来的戏,戏剧目的是丧失准心的,调度得再好也无用!这些戏没能为这个小兵的成长构筑起一级一级的台阶。不可否认,主创们有这个意识,要做好易烊千玺饰演的小战士在战争渐渐成长,比如看到同龄人被炸死开始对战争敬畏,跟胡军培养的如父如子情谊,受吴京的教育明白“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戏的具体设计均流于表面不说,最关键的是,这些台阶所烘托出的人物成长,最终的作用是什么?没有想清楚。

反观董存瑞呢,剧作成功的秘密在于人物成长的层次感对人物最终作用是有效的,土改的底层逻辑+集体温暖加持的上层逻辑,共同孵化了一个英雄。所以胡军在献身时,为什么感染力不够,原因就在这里。胡军演的老兵这个角色是和易烊千玺一样唯二戏剧目的比较连贯的角色,那个时代的老兵随便跳上一辆美军的车一踩离合器就会开,这种不合理也算了,问题他的死亡是为了死亡去写的死亡。英雄在就义的那一刻,剧作应该到达高潮。本片在胡军献身的时候,观众的感动不够,剧作并未抵达一个高点,因为既没有底层逻辑,也没有到位的上层逻辑。导演们自己都知道感染力没到!还欲将人物的死亡震撼滞后,极力去煽动他引爆炸弹后被压在车下的悲凉,我在座下,只觉无力,只剩叹息。你们啊!终是写不过你们的前辈!

再看《董存瑞》,50年代的电影作品,工业水平和今天没法比,战争场面没那么好看,但是没关系,技术是为艺术而服务,最后的战场只是英雄的舞台,你既然要用一部电影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唤起大家对于英雄品格的崇敬,重要的当然是人,而不是舞台。《长津湖》本末倒置了。

观众的反应就是最真实的评判,观众在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是不是想重新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评判。观众不需要懂鉴赏,懂专业,观众只需要感受。最普通的观众都有朴素的感觉,真正在艺术专业上做好了的作品是可以征服一个不识字的观众。你说,《长津湖》的主创们一点儿不懂吗?我觉得不至于。不然为什么要专门叫陈凯歌来弄那么多文戏呢?因为《霸王别姬》里做得最好的就是戏班子里的兄弟情啊!一层一层,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把程蝶衣与段小楼的发小之情,不能言说之爱,做到了扎扎实实。当代有那么好编剧啊,人家不玩了而已!

我在《集结号》那一期的解读视频一开头就说了(各平台同名:陈小姐的十五楼),我不相信现在能拍出好的长津湖电影,中国的电影工业进步神速,但是艺术水准退得太让人失望。早知会失望,果然没失望。不要怪我苛刻,华语电影的经典作品都还在,红色经典也都在,今时今日,我重看《董存瑞》,我之动容不减当年那个电视机前的小女孩,而今天,我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快要长成了。文艺作品是记录与传承一个伟大国度精神力量最重要的载体,而我们下一代的银幕回忆里,到底留下了什么呢?

长津湖,电影可废,但是长津湖精神不可忘。回望这个真实的雪地场景,我要带着我的孩子们,一同向伟大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勇士和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

往期推荐

他同时爱上了母女两个人,后来……

解锁当代99%婚姻问题!

陈小姐:HBO年度最佳剧集出现!我有大事宣布!

陈小姐骂冯小刚:我火很大!你忍一下!

陈黛曦

喝一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2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