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项美香我国心脏起搏治疗挑战与机遇共
drvoice
者按
起搏器的历史已有60年之久,其出现给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CRT、ICD等设备更是降低了心衰及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我国心脏起搏治疗的现状如何,医声网特邀浙江大医院项美香教授就心脏起搏治疗展开专访。
医声网植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唯一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心动过缓的方法,国内有约万心动过缓患者,年新增病例约30-40万人,但每年只有约8万患者接受起搏治疗,严重不足,您如何看待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项美香教授:中国起搏器植入量在逐年增加,但与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总人数相比还远远不足。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首先,经济因素不容忽略。我们可以发现,往往经济较发达或医保报销比例较高的省份起搏器植入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希望国产起搏器能够尽快在临床中应用推广。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已经有三家国产起搏器上市,这将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老百姓获益;
第二,患者的认识不足。目前部分患者对于植入起搏器存在着顾虑。例如,有的患者考虑到美观问题不愿植入起搏器;有些患者考虑到起搏器需要更换不愿植入起搏器;有些患者发生晕厥后因自行恢复,产生了一种无需治疗的侥幸心理,因此拒绝起搏器的植入;有些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认识不足,并未意识到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因此我国在起搏器植入治疗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医声网对于如何改善我国起搏器植入不足的情况,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项美香教授:结合我国国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善我国起搏治疗现状:
首先我们要提高患者对起搏治疗的认识,加强科普宣教,意识到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方面就是我刚刚提到的经济因素,希望国产起搏器能够更多的在临床中应用,医保能更多的报销,这样患者自己承担的费用就会低一些,相应的接受程度也会高一些;
第三,起搏器还存在改进的空间。例如,实现起搏器充电或无导线起搏将给患者带来很大便利。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单腔无导线起搏器产品,但是其输送系统还有待于改进。
医声网如何提高CRT治疗反应率是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能否请您结合您的临床经验,从器械选择、操作要点等方面和大家分享您在这方面的经验?
项美香教授:CRT是目前心衰非药物治疗领域里比较成熟的一种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植入CRT的心衰患者都能获益。研究显示仍有约1/3的CRT治疗的心衰患者无反应。在这方面,我认为首先在于严格把握适应证。目前指南推荐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且QRS波>毫秒的患者接受CRT治疗,为I类推荐,A级证据,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且QRS波在-毫秒之间的患者为I类推荐,B级证据,非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且QRS波<毫秒为IIa类推荐。
第二,对于有明确适应证的患者我们要保证左室电极植入位置最佳,使左右心室同步性收缩,因此在植入过程中谨慎选择靶血管非常重要。对于没有合适靶血管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左室心外膜电极、心内膜电极或希氏束起搏。希氏束起搏是目前颇具发展前途的治疗手段,尽管不能替代CRT治疗,但可使部分患者受益。
专家简介项美香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院心内科主任。曾分医院心内科、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ethIsraelDeconess医学中心访问交流2年余。30年来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心血管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和起搏器植入。主持十二五支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SCI论文60余篇,发表在CirculationResearch,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等杂志,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担任美国心脏学院的委员(FACC),欧洲心脏学会委员(FESC),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器学组委员,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心血管病分会女医师工作组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组委员;浙江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分会常委等。
长按或扫描诊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