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儿乱跳怎么回事心电科专家来解答
第一眼,你的脸,一点一点让我沦陷,总是让我迷乱晕眩,莫名的心跳不知疲倦,整个世界都能听得见……”歌曲《心跳》诉说遇到爱情时的怦然心动,但你知道吗,有一种“心儿乱跳”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它就是心脏早博。
早搏与房颤、室颤,是三大心律失常,如何正确地对待它们,医院心电学科专家为您解答。
潘如宝教授
“少吃多动、戒烟限酒、心情开朗!”心电学科潘如宝主任表示,做到这12字足矣!这是保持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可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帮助预防心律失常。
心跳怎么来的?
我们的心跳,是由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控制的,它就像一个发电机,按照固有的频率发放它的电脉冲,每分钟60~下。因此,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下,如果心跳的次数慢过60下,或者快于下,都是心律失常。此外,如果“发电机”运作正常,但房室传导阻滞,电传导不了,也会出现心跳过慢。
早搏:莫盲目恐慌,频繁发作也能治!
心跳如同音乐节拍,一般是匀速而规律,但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发现心跳“抢拍子”了。如心跳突然“咯噔”或者“砰”一下或几下,之后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停顿了一下,或者感觉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而频繁发生的,会觉得心慌;更严重还可能会感觉头昏、胸闷。
“这些就是心律失常里心脏早搏的症状。”潘如宝主任指出,这种心跳不规律的早搏,可算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了,“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出现”。
单纯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可认为是身体尤其是心脏向你发出“最近是否太累了、太疲劳了、精神压力太大了”的提醒,一般不太要紧,它可能会自行消失。
但是,如果早搏频繁发生,甚至心里发慌,胸闷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那就要及时做检查了。
对于频繁早搏,潘如宝主任建议,做个心脏彩超,看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还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确定早搏是房性还是室性,早搏次数等。假如一天24小时内小于1万次,那就不需紧张,只要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不剧烈运动就可以了;假如24小时早搏超过1万次,那可能是心脏有异位兴奋灶,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可解决它。
“经常看到早搏患者愁眉苦脸来门诊,自诉到处看不好,检查却排除器质性病变。”潘如宝主任说,对这样的患者,需向他细细解释,不用吃药,或者对症吃点镇静或抗抑郁药物,就好了。如果因为早搏而过分担心,四处求医,或者思想负担很重,引起焦虑、抑郁,反而不利正确对待它。
心脏乱跳,终归让人无法心安,那该如何对待早搏呢?
潘如宝主任指出,一般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人,只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少喝茶、少喝咖啡,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运动过度,减少精神压力,喜怒哀乐等情绪起伏控制好,早搏就不爱来骚扰。
需要提醒的是,冠心病、器质性心脏病,可能伴随早搏。如冠心病,有10%-20%是伴早搏的,需要治疗原发性疾病,去除早搏病因,有一定危险的还要吃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
护心有招:按需体检“加码”
从可能不用理会的早搏至危及生命的室颤,心律失常“不好惹”。潘如宝主任强调,针对心律失常的护心,除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与习惯,也要留意遗传因素,如父母有心血管病的或猝死的,要分外警惕,但也勿需带着阴影生活,思想负担过重。
潘如宝主任主张通过经常性常规体检发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不要抽烟、喝酒、久坐不动等,此外,按需体检“加码”。具体做法是,一般人体检要做心电图;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的,可加做一个心脏彩超,或加做活动平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年龄大、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高等,加做一个颈动脉B超,可尽早发现硬化、斑块等。
编辑:医院宣传科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