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宜兴张海迪rdquo人

“宜兴张海迪”王小凤结婚了,

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王小凤的丈夫叫韩立清,他们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的。今年10月5日,是他们相识两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在这一天,他们决定携手走进婚姻。王小凤说,两人相识后,韩立清对她的经历非常心疼,产生了想要照顾她一辈子的想法。在过去两年中,韩立清对她照顾得细致入微,甚至比王小凤的妈妈都要更细心。就是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让王小凤定下心来,决定结婚。

王小凤,女,宜兴市高塍志泉村人,有宜兴张海迪之称,为“宜兴网”资深网友。少年时就因病瘫痪在床。而后,她左臂被截肢,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把她牢牢地束缚在病榻上。然而病痛并没有使她屈服,小凤的网名叫“浅水芦苇”,她是坚强的独臂勇士,笔与竹棍是这位勇士的“刀”与“剑”。她在文学道路上艰难地前行,她用心灵感悟滆湖四季,人间亲情友情,并将之化为美丽动人的诗篇。

生命系列(组诗)

作者:王小风

(一)

在视觉

触摸不到的地方

生命的状态

就那么静静地躺着

如果换一个角度

走进灵魂深处

每一个棱角

都激活了一群细胞

(二)

当灵感

在胚胎中孕育成熟

因此生命的原动力

也渐渐膨胀

等待着

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三)

也许蜕变

是一种无法描述的美丽

然而也是一种

能够看得见的疼痛

(四)

而演绎的过程

是无声的宣言

从最脆弱的时候走来

还有比这更坚强的吗

只有一份牵挂

依依不舍

连接着生命的根

(五)

慢慢伸展的时候

有一种力量

不需要窥探的理由

走近些

你就有了感觉

(六)

当生命凝聚在一起

是如此的简单

可是找遍所有的角度

都没有分割的缺口

(七)

抬头远望

是否看到了未来

不知道

是在期待着什么

还是在作片刻的回首

(八)

该如何

诠释生命的真谛

似乎一切都静止了

也许此刻

需要作一次彻底的蜕变

才能有更强烈的冲击

小凤是滆湖渔家的孩子,一家六口住在船上,今天漂到东明天漂到西。但是命运和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3岁患病,15岁瘫痪。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并发的心脏早搏等种种疾病……苦难每天在辗压、折磨着她。她的左臂原是装了人工关节,多年后肌肉溃烂。钻心之痛,每分钟都在吞噬着她,活着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一天,父亲寻了许多旧杂志给她。《十月》杂志上一篇关于张海迪的报告文学,把小凤的心抓住了。海迪与文学,改变了她对命运的理解。从此,漆黑的夜里,一双大眼睛有了光芒,它在文学与自然的绿叶间,轻轻跳跃。她借了书来读,开始学文学创作。范双喜、夏正平等一些颇具才气的宜兴作家,极热心地指点她写作,一字一句帮着修改。年,她在《宜兴报》发表了第一首诗《黄昏情绪》。渐渐地,她诗越写越好,作品曾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当年的稿纸已经发脆,她的笔迹纤弱清秀,如微风里跳动的细小火苗。笔友寄来的信至今保存着,整整一纸箱。年左臂截肢后,她再不能翻书了,阅读与创作只能借助电脑与网络。“我就眼珠能动,嘴能稍稍张下,肩关节大约可以动两三厘米的样子。别的都动不了……”她淡淡说着,像在讲述别人的病情。她的右指关节僵结黏连,缠了半卷纱布,卡着枝电脑手写笔。这枝笔,像一面迎风可动的小旗,插在她手心里昼夜不离。躺着用它撑开被角,坐起用它触碰鼠标。右指缝间还会再卡根竹棍,这便是她的剑了。母亲在她手腕上扎了块旧手绢,辅助固定竹棍。小凤健谈、喜笑,很少流泪。她跟朋友说:“在我的概念中,用不着哭”。关于残障的躯体,她以诗自嘲,说这是“生命的地摊上,摆下了,特定的铺位”。

王小凤现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无锡日报》《宜兴日报》等,诗集《浅水芦苇》获太湖文学奖。

对于自己的病痛王小凤总是豁达地说:“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很坚强,我只是习惯了。”

未来,王小凤也充满了希望:“我永远都不会放弃的,两个人的生活有了很多的改变,未来会有更多的不同。”

祝你们:冷暖有相知,喜忧有分享;同量天地宽,共渡日月长;天长地久,相濡以沫。

整理、制作:穆吉

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12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