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急救胸痛给生命多留点机会
每当看到大街上有救护车风驰电掣地驶过,你是否会去想,有人的生命正在点滴逝去,守在身旁的人可能手足无措,甚至做出错误的处置。有多少人知道:专业急救人员的救助如黄金般宝贵。
所以,我想大家都应该学点急救。有些知识,我们希望永远用不上,但却一定要掌握。只是为了,不留下痛到不愿回忆的回忆。
胸痛的处理(一)
危害
老张今年60出头,身体略胖,平时无病无痛,腿脚灵便。早几年单位组织体检曾经查出来血糖有点高,老张也没注意,人生不就是图个乐子么?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出事的那天是一个冬天的周末晚上,老张约了三五好友,吃罢啤酒烧烤的夜宵,跑到茶楼去通宵“垒长城”。凌晨时分,突然感觉到胸口压了块石头一般,还有肋下的烧灼痛,喘气都困难,背部也有紧缩的闷痛。老张匆匆告别牌友打车回家,躺下以后疼痛消失。老张下定决心,医院挂号查个明白。谁知早上自己起床去上卫生间,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一阵眩晕,消失的胸痛又猛烈袭来,连呼救都没有来得及,立时就晕了过去。五分钟后,家人发现老张晕倒在卫生间,呼叫不应,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被堵在早高峰的路上,整整35分钟后才赶到老张楼下。等待救护车的老张家人乱作一团,手忙脚乱请来邻居一起将老张抱到床上,呼叫老张无数次,又是掐人中又是拽胳膊,老张时醒时昏,一直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救护人员进门后,做了简单的现场救护后,就把老张抬上救护车,医院急诊科,急诊大夫马上确诊是大面积心肌梗塞,在医院抢救了半天,医院急诊室。
胸痛是最常见的急诊症状,有统计表明,医院的急诊中,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有胸痛症状。但胸痛并不简单,许多的原因都可以导致胸部疼痛,有可能是心脏的原因(心源性胸痛,心绞痛),也有可能是肺部、胸部炎症、神经、胃和食道等部位的问题。其中,心源性胸痛是特别危险的信号,这标志着患者可能会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意味着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促,直击要害,令人防不胜防,长期高居人类健康杀手前列。根据最新的统计(参考文献二),中国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约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
胸痛不可轻视,原因在于:
一方面,我国有巨大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肥胖人口,他们都是心血管疾病经常光顾的人群,但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知识非常匮乏。
一旦发病,胸痛患者很难自行分辨病因,在拖延与等待中白白浪费时间,等专业的救护人员介入的时候,时机已经太晚。有数据表明,我国患者就医延迟很明显,主要原因是患者的拖延,发病后两小时到院的占44.6%,大于6小时占20.3%,对于每一分钟抢救时间都很宝贵的心血管疾病而言,这无疑是在等待之中扼杀生命。
另一方面,毋庸讳言,医院的流程整合水平还有待提高。医院,在实施关键的介入治疗以前,一般需要按部就班地经过以下流程:急诊科初诊——请求心内科会诊——影像检查——影像报告/会诊——手术准备——家属术前谈话——麻醉——手术。一般而言,短则需要1-2个小时,长则2-3个小时,才能实施最为关键的介入治疗手段。其中仅仅是术前谈话一项,由于医患之间关系紧张、互不信任,平时一个小小的微创手术的术前谈话,家属问这问那都能用上1个小时,对于生死攸关、价格昂贵的心脏介入手术,家属一糊涂就更加浪费时间了。
医院也不是没有问题,且不说前面那些繁杂的程序本来是可以优化,节省时间的。如果遇上节假日或夜间,医院,值班的住院医生可能技艺不精,根本不敢做主,再去打电话叫上级医生来处置,就更浪费时间。
数字说明问题,在美国,心梗抢救成功率排名第一的威斯康辛地区,有19%的患者能起死回生;而在中国急救水平最高的上海,这个几率目前还只有1%的水平,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更是远远不及。大多数心血管病人的家属就像老张的家人一样,从来没有想到会以这种忙乱和无助的方式,匆匆与亲人道别。就像本文开始少年Pi所说的,成为痛到不愿回忆的回忆。
稍稍回看一下前面的病例,其中蓝色字部分全部是关键性的错误,只要稍稍留心就可以避免,结果将完全不一样。
胸痛的处理(二)
早期识别
鉴于心血管疾病巨大的危害,对于胸痛的处理原则应该是:宁枉勿纵。要非常重视胸痛症状,宁可反应过度被证明小题大做,不可掉以轻心放过真正的危险信号。不要等到拨打的时刻,才想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1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