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浅析谈虎色变的心律失常
几天前,一个麻醉科的同学发了一段心电图给我,让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我扫了一眼,室性早搏,二联律。他接着给我发来一串问题
”是不是RonT(RonT型室性早搏)?
严不严重?
会不会猝死?
要不要吃药?
**丸有没有用?
我能体会到他一连串问号后的焦虑,像我们这些最早一批的80后,马上要奔四十的人,虽然不愿意面对,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要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操心了,尤其是一旦有点早搏,就会往谈“虎”色变的心脏疾病方面想,为了给他答疑解惑,我想有必要把我对这类疾病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心律失常
是心内科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翻开最新版的教科书,心律失常是这么定义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看到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房速、室颤、室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等都属于心律失常其中的一种疾病。今天我们对室速、室颤严重房室及窦房传导阻滞这些危重症暂且不谈,主要谈谈像我同学提到的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这些最常碰到的心律失常疾病。
“对于单发的房性及室性早搏,临床上早已不再是单纯以数量的多少来区分轻重,也就是说频发早搏并不见得比偶发的就要高危。
”病例回顾患者女性,因在骑电瓶车时突然晕倒头着地,再自己爬起来跑到抢救室,抢救室的医生看了看便让她到我这里来就诊,我看到她满脸是血的走进诊室,吓了一跳,她拿出几天前在门诊就诊的病历卡给我看,当时做的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6次左右),偶发室性早搏”,我仔细地询问了她的病史,得知她之前已经有类似的晕厥病史很多次了,再看看心电图,虽然只有一两个室早,但这个室早的联律间期非常短。
仔细诊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但并不容易见到的RonT(RonT型室性早搏),RonT是指室早的R波落在前一个心搏的T波上,即T波顶峰前30ms处(心室易损期,易诱发室速或室颤),这是一类高风险致死型的早搏,通常更容易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电活动非常不稳定的时候,一个RonT早搏诱发一串多形性室速的发作,病人随后会阿斯综合症发作,晕厥甚至猝死。
及时治疗这个病人在我送回抢救室上心电监护的时候,她马上就室速发作了,病人开始意识丧失,抽搐,大量的呕吐胃内容物……在我们反复的除颤多次以后才平稳把她送进病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室性早搏都是这么危险的,上文提到了我们不要单纯以早搏数量的多少来区分是不是高危,目前更倾向于按器质性和功能性心律失常这么分,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心肌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等),这类心律失常虽然相对比较高危,但治疗的重点还是放在原发疾病上,而临床上更常见的可能还是功能性的心律失常,对于那些相对年轻没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这类患者的治疗可能更应该谨慎。
药物分类我们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这么几类,I类:阻断钠通道,代表药物有IB类美西律,利多卡因,IC类心律平。II类:阻断β受体: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III类:阻断钾通道、延长复极:可达龙、索他洛尔。IV类:阻断钙通道: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诱因分析很多功能性的患者来看病基本上还是房性早搏吃点心律平,室性早搏吃点美西律或者心律平,如果效果不好就换可达龙或者索他洛尔了。这样用药本身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很多人其实忽视了这些功能性的早搏其实很多都有诱因,或者是近期工作压力大,熬夜睡眠不佳,情绪焦虑等等原因引起。
以上的药物治疗可能短期会减少早搏的数量,但我们通常要面临的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这些药物到底要给他吃多久?其中很多人在减药或者停药后不久就又复发了,原因是他并没有改变他原来的生活方式,反复的复发就诊只不过徒增了他的焦虑症状,而这些症状更加导致了他的早搏总看起来像是无法治愈,这对一个正当壮年的人来说是无比绝望的。
我在门诊就见到过一个28岁的小伙子吃可达龙已经几年了,而他只不过是频发的室性早搏而已。许多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副作用,长期服用甚至还可导致心律失常。
那么,这个长期到底是多久?说真的,现在根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作为一个心内科医生我感觉很忧虑,我们很多医生在看病的过程中都过多的把精力放在疾病上而并没有放在患者本身,对于这一类相对风险不大的疾病,我想我们在治疗的时候更应该综合考虑。很多年前就已有结论,单纯的房性或室性早搏对病人的终点事件是没有影响的,并不增加这类患者的死亡率。
即使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早搏,我们有什么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l/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