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心脏病吗
早搏是心脏病吗
心脏早搏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大多数人认为是心脏病的表现。有人偶尔发现自己有早搏,就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其实,早搏并不等于心脏病,人人都发生过早搏,只是有人发现了,有人没发现而已。
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
人体的心脏是一个泵血器官,靠一收一放的搏动有节奏地泵出血液,供应人身脏器的代谢需要。心脏电活动的起源点──窦房结。在正常成人休息时,窦房结有规律地每分钟发出60-次电脉冲,向整个心脏传布,这就是我们常在心电图报告上见到的“窦性心律”。如果窦房结之外的心脏组织,控制心脏的电活动,就会使心脏在没有充分被血液充盈之前,提前收缩一次,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期前收缩或早搏。如果搏动的产生部位在心室,即为室性早搏;如早搏产生在心房,就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更多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用动态心电图做24小时的连续观察,80%的人可记录到早搏。但多数人并无不适,或仅仅感到心跳或心脏抖动一下。但频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
早搏不一定是心脏病
不少人在升学、就业或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自己有心脏早搏,于是十分紧张,怀疑自己是否得了心脏病。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脏病。心脏病患者发生早搏,而正常人也会有早搏。早搏患者容易被诊断为心肌炎、冠心病。
根据心脏是否有病,早搏的原因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简单地说,功能性早搏并没有实质性病变,是由精神紧张、疲劳、相关药物影响而产生的,待诱因一消除,早搏便自行消失。这类患者只需要依靠精神调节来缓解病症;而器质性早搏则是由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引起的。这两种不同的早搏发生时间、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没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无须治疗
功能性早搏常由精神因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如果自觉症状不明显,就没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应该着重对生活方式和规律的调整,比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饮酒、熬夜,适当休息。并要保持情绪稳定,摆正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因为情绪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并非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早搏,一般不必治疗,所以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功能性早搏,尽量避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心律平、慢心律、胺碘酮等,因药物的副作用比早搏本身更严重。早搏患者吃药带来的问题,可能比早搏本身的危害更大。如果早搏症状实在让你感到难受的话,可以临时吃一点药,特别是中药,待症状减轻时停用。
对于找不到病因的频发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发生,许多病人已经习惯,经医生评价为良性者,可以不必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的早搏要积极的治疗
对于合并有心脏病的早搏,往往需要治疗,这种治疗首先是对原有心脏病的治疗,比如有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就应该首先解决心脏供血的问题;比如甲亢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首先要控制甲亢。有时针对早搏会使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是应该在有经验的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也不主张针对早搏长期给予药物治疗,因为研究发现所有的治疗心律失常药物都存在引起新的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可能会增加死亡率和猝死率的风险。部分有症状的早搏病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射频消融消除早搏,成功率约在90%左右,但手术费用较高,也存在一些手术风险。
请在您喜欢的文章下方点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