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

免费腾讯视频平台vip账号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1008/6132.html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的进程加速,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预计今后1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到了农村居民总死亡的41.09%,占城市居民总死亡的41.52%,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均居各种原因之首。我国心血管病的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心血管病防治刻不容缓。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年~年),为我国心血管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我们应当积极贯彻执行。

1心血管病流行趋势

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2.66亿,脑卒中至少万,心肌梗死万,心力衰竭万,肺原性心脏病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

2心血管病死亡情况

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约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人,每10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人。见图1~4。

图年~年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图年~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图3年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图4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3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持续增加

3.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

①据2年调查,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近几年我国局部地区调查提示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5%,北方部分地区达30%以上。根据几何级数法估算,目前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66亿,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3人患高血压。从年到2年的演变趋势看,不同性别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

②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别缩小,2年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为19.3%,农村为18.6%。

③高血压发病率:一项研究对名40岁以上没有高血压的成人平均随访了8年,估算出我国高血压年发病率为3%。

④正常高值血压:据2年调查,我国18岁以上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34%,估算全国有3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较正常血压者发生高血压或心血管病危险分别高3.2或1.74倍。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的庞大的后备军,在10年内,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将有50%成为高血压患者。

⑤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根据2年调查,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控制率达到25%。农村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于城市,而且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医院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18岁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达标率可达到30.6%。

⑥我国居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体力活动减少和长期过度精神紧张等。

⑦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根据年~4年全国7省市地区6~17岁少年儿童血压调查结果,我国少年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从年的7.1%上升到4年的14.6%,年平均上升速度为0.58%。

3.2吸烟

①吸烟人数:近年来,15岁以上人群戒烟率虽略有增加,但我国控烟任务依旧艰巨。根据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报告,目前估计15岁以上烟民有3.5亿,被动吸烟者5.4亿。我国男性吸烟率处于平台期,而年轻女性的吸烟率有增加趋势。2年~年期间,40~59岁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出现了上升趋势。

②戒烟变化趋势:戒烟人数从年的9.42%上升到2年的11.5%,年继续上升至16.9%,戒烟人数增加了1万人。中国近十几年的二手烟暴露水平基本没有变化。

③全人群吸烟率农村人群明显高于城市人群(29.8%vs26.1%);男性吸烟率农村高于城市(56.1%vs49.2%),女性吸烟率城市高于农村(2.6%vs2.2%)。

④有研究推算出我国5年吸烟的直接经济损失为.6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11~.01亿元人民币,总经济损失近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5%。

3.3血脂异常

①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血脂水平。根据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5.72mmol/L)患病率2.9%,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70mmol/L)患病率11.9%,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患病率7.4%。估计我国血脂异常者至少2.5亿。

②根据2年全国31个省市调查,我国成人(18岁及以上)血脂异常(总胆固醇≥5.72mmol/L,和/或甘油三酯≥1.70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者知晓率仅3.2%,男性3.4%,女性2.7%。血脂检测率仅6.4%。中年、老年人群知晓率和检测率明显高于青年,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③根据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儿童青少年(3~18岁)人群,胆固醇升高[总胆固醇≥mg/dl(5.72mmol/L)]患病率0.8%,城市1.4%,农村0.6%;甘油三酯升高[甘油三酯≥mg/dl(1.70mmol/L)]患病率2.8%,城市2.5%,农村2.9%。

④根据7~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异常研究,在我国14省市、自治区抽样调查的成年人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4.14~4.91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很高(≥4.92mmol/L)的患病率为3.5%和3.0%。

3.4糖尿病

①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7~8年对14个省市进行的调查,在年龄≥20岁的名成年人中,年龄标化的总糖尿病患病率是9.7%,男性是10.6%,女性是8.8%;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20~39岁、40~59岁和≥6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3.2%、11.5%和20.4%。单纯糖耐量受损的患病率高于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男性:11.0%vs3.2%,女性为10.9%vs2.2%)。

②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20年随访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对预防糖尿病有长期影响。在20年的随访中,干预组累计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为80%,对照组为93%,减少1例糖尿病需要干预的人数为6人。多因素分析控制了年龄和小组随机因素影响后,干预组比对照组的糖尿病发病率降低43%,发生糖尿病要比对照组平均晚3.6年。此外,生活方式干预试验使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和失明)风险下降47%。

③我国一项多中心为期3年的生活方式联合药物干预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糖耐量减退人群的每年糖尿病自然发病率为11.6%;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为8.2%;小剂量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组与生活方式联合干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4.1%和2.0%;这两种药物分别降低糖尿病危险性76.8%和87.8%。

3.5超重/肥胖

①根据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人群超重率(体重指数:24~27.9kg/m2)为17.6%,肥胖率(体重指数≥28kg/m2)达5.6%。如按6年我国人口估计,18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到2.4亿和0万。超重和肥胖呈明显增加趋势。

②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长期监测了我国九个省市人群进行了长期膳食与健康状况,近20年来多次横断面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年上述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0.0%和8.7%,中心性肥胖患病率(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达到45.3%。

3.6体力活动不足

①我国九个省进行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的结果显示,18~55岁居民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职业活动和家务劳动,除休闲时的体力活动略有增加外,其他形式的体力活动均成下降趋势,与年相比,6年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

②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运动≥3次、每次运动≥30分钟)的人数比例为28.2%(含在校学生),但20~49岁的青壮年人群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3.7膳食营养

①近年来,我国居民整体膳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特点: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明显,而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量(平均每日12克)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克的标准;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

②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对我国九省区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我国居民虽然总能量摄入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超过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脂肪供能比30%)的比例明显上升,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减少,低于膳食指南推荐标准(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5%~65%)的比例明显上升;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钙的摄入量虽有增加,但平均摄入量也仅达到推荐量(mg/d)的一半左右。

③2年中国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分析了我国45岁及以上的人中几种膳食模式与卒中发病的关系。传统中国南方膳食以大米和蔬菜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传统中国北方膳食以精制谷制品、土豆和咸菜为主。西餐以牛肉、水果、蛋类、禽肉和海产品为主。传统中国南方膳食卒中发生率最低。与之相比,传统中国北方膳食卒中风险升高[OR=1.96(95%CI=1.48~2.60),P<0.],根据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整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OR=1.59(95%CI=1.16~2.17),P=0.]。西方膳食也使卒中风险升高[OR=2.36(95%CI=1.82~3.06),P<0.],但根据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调整后差异无显著性。

4心血管病的死亡及患病情况

估计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高血压)现患人数2.9亿,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是心血管病。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4.1冠心病

①在年,我国城市冠心病死亡粗率为86.34/10万,农村为69.24/10万,男性高于女性。

②近年来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粗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逐渐接近城市水平。

③7至9年,北京市居民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为.4/10万,男性为.5/10万,女性为.2/10万,城区为.3/10万,近郊为.7/10万,远郊为.8/10万。9年比7年上升了8.1%。与7年比较,9年男性和女性居民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1.1%和2.5%。男性35~44岁人群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增幅最大,9年比7年增加了30.3%。

④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中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结果显示:城市调查地区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为15.9‰,农村调查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与3年第三次调查数据相比(城市12.4‰、农村2.0‰、合计4.6‰)有较大幅度升高。

⑤在7年~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入选的名20岁以上成年人中,男性冠心病患病率为0.74%,女性为0.51%。

4.2脑卒中

①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粗率为.15/10万。农村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粗率为.71/10万。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估计我国年死于脑血管病的城镇居民为83.3万人,农村居民98.2万人。总体上看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粗率高于城市地区,城市、农村地区的男性均高于女性。

②与6年相比,9年脑血管病死亡粗率城市地区上升1.41倍,农村地区上升1.44倍,但年城市及农村地区的脑血管病死亡率均较9年下降。

③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区,脑卒中发病人数是心肌梗死的4~5倍。

④7年~8年,我国14省市年龄≥20岁的名成人中,男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0.7‰,女性为6.0‰。

⑤由医院参加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在7.9至8.8间共入选名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人有确切的发病时间,(21.5%)人在3小时内到达急诊室,(12.6%)人适合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最终仅有(2.4%)人接受了溶栓治疗,(1.6%)为静脉rtPA溶栓。发病至用药的中位数时间是(四分位区间:50,)分钟,到院至用药的中位数时间是(四分位区间,70,)分钟,影像检查至用药的中位数时间是90(四分位区间,60,)分钟。年轻、到院快、严重程度高、收入水平高、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更易获得静脉rtPA治疗。大约1/5的3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发病至用药时间、到院至用药时间、影像检查至用药时间远远长于发达国家。

4.3慢性肾病

我国首个慢性肾脏病(CKD)调查从全国13省市抽取了例成年受试者,其中例受试者参与调查。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或存在白蛋白尿诊断CKD。结果表明,我国CKD总患病率达10.8%,其中,以eGFR<60ml/(min?1.73m2)诊断的患病率为1.7%,而以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诊断的CKD的患病率为9.4%。CKD患者预计近1.2亿,但CKD知晓率仅为12.5%。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血管病史、高尿酸血症、居住地及经济状况是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4.4心房颤动

①中国3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65%,估计患病人数约万。所有心房颤动中,瓣膜性、非瓣膜性及孤立性心房颤动分别占12.9%,65.2%和21.9%。心房颤动患者中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者(12.1%vs2.3%)。

②一项对全国22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心内科住院患者中心律失常占26.8%。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颤动所占比例最高(35.0%),其次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室性早搏,分别为28.0%、11.9%和11.6%。

4.5心脏性猝死

我国人群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男性高于女性(44.6/10万及39.0/10万),25岁以上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男性为61.7/10万,女性为53.3/10万。估计全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54.4万例。

4.6下肢动脉疾病

我国有3.04%的人存在下肢动脉疾病,知晓率仅为1.38%。若年龄超过50岁,且同时存在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者,有高达四分之一的人会有下肢动脉疾病。在北京60以上的老年人中,有约五分之一的人有下肢动脉疾病。

4.7心力衰竭

我国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随着年龄增高,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显著上升(P<0.01)。我国北方地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4%,南方地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5%,北方明显高于南方(P<0.01);城市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1%。农村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8%。近二三十年来,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转为冠心病。

4.8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

①我国几个地区的围产儿先心病患病率在6.8‰~14.39‰之间,取先心病患病率8‰计算,我国大陆每年有16万左右的先心病患儿出生。

②中国新生儿缺陷监测,先心病的发生率在0.7‰~7.32‰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我国部分地区横断面先心病患病率调查,患病率在1.30‰~17.0‰之间,多数在2‰~8‰之间。

5心血管病治疗

5.1心血管外科

全国心脏外科手术量:全国年心脏外科手术总量例,比年增长10.3%,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787例。全国心脏移植手术例,比年增长13.2%。氧合器使用总量年只,比4年增加88%。

5.2心律失常

①起搏器植入:起搏器植入量逐年增加,年共例,比年增加10.9%。其中因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占50.6%,房室传导阻滞占39.0%。

②埋藏式体内除颤器(ICD)植入:年植入ICD1例,比年增加19.6%,其中14.7%(台)为双腔ICD。

③心脏再同步化(CRT)植入:年植入CRT例,比年增长19.3%。

④导管消融:年射频消融手术量约例,比年增长16.1%。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占56%,心房扑动26.5%,心房颤动13.9%。

6心血管病社区防治

6.1首钢模式

医院在首都钢铁公司开展心血管病人群防治是我国第一个人群防治工作的典范,控制高血压可降低50%的脑卒中风险。回顾40多年的历程,我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经历了一系列变化,逐步由点及面地向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合作的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的方向发展。

6.2河北省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7年4月起,河北省组织多个地区参加了“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覆盖8个地市,67个区县,个社区,参加培训的基层医生多人,管理高血压患者41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前下降14.8/8.2mmHg,血压控制率由8.9%提高到77.3%。

7心血管病医疗与费用

7.1心血管病出院人数及其变化趋势

①年心血管病出院总人数(次).6万人次,占同期总住院人次的12.0%;其中心脏病.9万人次,脑血管病.7万人次。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中,以缺血性心脏病(.3万人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9.7万人次)和脑梗死(.6万人次)患者为主,其比重分别为34.6%和28.9%,其余依次为高血压(.6万人次),颅内出血.9万人次,风湿性心脏病23.0万人次。另外糖尿病出院为.7万人次。

②年至年间,中国心脑血管病出院人次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4%;快于同期所有病种出院人均年增长速度(6.0%)。其中年平均增长速度排位依次为脑梗死(12.3%)、缺血性心脏病(11.6%),颅内出血(10.5%)、急性心肌梗死(8.9%)、高血压(8.1%)、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脏病(5.2%);另糖尿病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

7.2医院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

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总费用为49.9亿元,颅内出血.6亿元,脑梗死.0亿元,相应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元,12元,元;年增长速度分别为7.0%、5.4%和1.6%。

7.3心血管病药品市场

年医院药品总购药额为亿元;其中心血管药品亿元,前五位药物分别为:脑循环改善药、心肌营养及冠脉循环改善药、钙拮抗剂、调脂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lcbx/121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2073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