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多少才健康先学一下如何ldquo
7
12-
汪芳心语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的初心、选择和努力,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
Themoment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心跳突然加快或变慢,像是打拍子漏掉一拍,或者脚底踩空了,无法预知下一秒又会怎样,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郑阿姨在门诊上如此描述,坦言自己很不舒服,这种感觉有时候只是几秒钟,有时候则会持续更久一点。经过仔细检查,我确定这种现象属于“心悸”,心律出现了异常。郑阿姨也担心是心脏本身出现了问题,我们安排了进一步的检查,最终一一排除。大概是季节变化,而最近家里又有烦心事,休息不当所致。
不过郑阿姨仍“心有余悸”:“大夫,心率异常怎么判断呢?我该怎么预防呢?
什么是“心率”?
在讲心率之前,特别介绍另一个概念——“心律”,很多人将心率与心律混为一谈。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包括节奏和规律两个方面,其中的节奏即“心率”。所以当医生说一个患者心律异常的时候,可能是心率异常,也可能是心跳不够整齐均匀。
心率是指健康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传统认为正常心率的范围为60-次/分,目前认为50-80次/分更为理想。不过受年龄、性别及生理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个体差异。比如幼儿的新陈代谢快速快,心率会相对高一点(-次/分),而且一天天长大,心率值也会逐渐趋于稳定;正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的心率值有所偏高;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心率也会变慢(55-75次/分)。当然,普通人在运动、激动、愤怒的时候,心率自然也会加快很多。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属“异常”,应引起注意,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比如心室肥大、甲亢等可引起心率过快,房室传导阻滞、脑梗死和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可引起心率过慢。
掌握心率先学会“自测脉搏”
脉搏与心率本质上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直接划等号。但是,正常情况下脉搏的节律与心脏搏动的次数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脉搏来了解自己的心率。具体操作如下:
找定位置坐好,一侧手臂放于舒适位置,腕部伸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放在桡动脉表面,压力大小以能清楚地触及脉搏为宜。一般情况下测30秒,将所测脉搏数值乘以2,即为脉率。若自测脉搏不整齐,就要测量1分钟。平静状态下,脉搏超过次/分,叫心动过速;脉搏低于60次/分,属于心动过缓。
但是,有些特殊的情况下脉搏与心率并不对等。比如房颤患者,自测脉搏次/分,但是实际心率已经高达次/分;再比如早搏患者,自测脉搏的时候往往很难识别,会让患者误以为自己的心率是正常的。
积极改善生活习惯,促进正常心率
专业运动员因为训练有素,心脏功能强劲、效率高,用更少的心脏跳动次数就可以满足泵血的需要,因此他们的心率都是偏慢的(平常可能低于50次/分)——这是一件好事情!因此,我总是鼓励大家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比如每周活动3次,每次30-60分钟。适宜的运动心率现在大家都用“-年龄”,不过这个标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最好依据心肺耐力检测的有氧心率而定。
积极改正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少熬夜,保持适当的体重。心态平和,情绪稳定,遇事别激动。必要时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帮助自己恢复平静。
如果是因为确切的疾病导致心率异常,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遵医嘱服药,使心率恢复正常,保护我们的心脏。
世界卫生组织总结说,人的健康有60%取决于生活方式。所以,运动、睡眠和情绪一个都不能少。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像插上了翅膀,俯拾皆是,若劝大家放下手机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好在睡眠和情绪总体相对可控,但运动就得“积极主动”了,否则很容易“沙发一躺过半天”。
这两年在线健身异常火爆,虽然某种程度上为“形势所迫”,却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家的“主动”性,体现了网络互动与体育锻炼的紧密联系。因为互相监督,所以有“打卡任务”,比如按既定目标完成步行、中高强度运动、呼吸训练、规律起床、早睡等。其中的一些趣事分享,也让自己更有成就感,更能体会健康生活的美妙。
如果我们能在追逐中跑赢时光,就会收割更多的美丽与健康。
更多好文
1
甘油三酯偏高,一定要用药吗?
2
元旦专辑:心血管病患者适合“候鸟”式生活吗?
3
跑步机上做检查——平板运动试验
4
支架术后要注意什么?多久复查?
5
都是高血压,为什么用药有很大不同?
6
心肺复苏,真的不是光按就可以了
看完请点“在看”,患者需要您的随手一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ibzd/1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