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脏症状明显,但是检查却正常
老人患有冠心病卧病在床,儿女孝顺,但老人仍常感到心悸、胸痛、胸闷、心慌,医院反复检查,但并没发现冠心病有所加重。但老人就是闷闷不乐,后来血压也不稳定了……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梅颜提示,在门诊中这样的病人不在少数,可能是“双心病”在作怪。
目前已进入冬天,人们难免会触景生情,产生悲伤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内分泌的调节而使得血压出现波动。所以,这个时候,心血管病患者更应调节好心态,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情,减少或避免负面情绪。
什么是“双心病”?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而焦虑和抑郁与心血管事件、心性猝死、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年龄段是60-64岁和75岁-79岁。
老年人为何容易出现“双心病”
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双心病”,与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孤独、悲观、依赖、猜疑、恐惧。“还常常形成恶性循环,老年人患了心血管疾病,就容易出现焦虑与抑郁等情绪,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这又会影响到心血管病的病情。”刘梅颜教授提醒道。
心理、情绪问题为何会引起心脏的症状?
简单来说,当一个人着急、焦虑的时候,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会增加,人体会释放很多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会让血管收缩,而相应的心脏局部组织可能就会缺血或出现某些反应,从而引起一些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刘梅颜表示。
为什么很多患者做心脏的检查又查不出问题来呢?
对于焦虑、紧张等情绪所带来的心脏问题,如果不是在发病当时的话,检查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通常而言,对于有心脏病症状的患者,首先要进行一些常规的筛查,如心电图、超声、造影等,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器质性问题。“此外,我们还会进行相应的精神压力测定,如情绪量表的测定,反映患者是否存在情绪、心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否和相应的心肌缺血事件相关联。”刘梅颜介绍道。
在双心疾病治疗的当中,会特别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d/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