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医院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知识掌握情况与分析
作者:罗媛媛,陈齐(江汉大学医学院护理学系,湖北武汉)
摘要
目的调查武汉市某医院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年1月-2月期间,对医院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护士CVC维护知识得分为(71.69±10.11)分。②护士所在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护士层级、是否参加过CVC培训对CVC维护知识得分的影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能够掌握基本的CVC维护知识,对置管维护信息的记录实施较好,对早期并发症的识别掌握较好。为了降低CVC相关并发症发病率,更好地规范和维护CVC,需要对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全面的、持续性的CVC维护培训。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知识;现状调查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是经皮肤直接从颈内、锁骨下、股静脉进行穿刺,导管从穿刺部位沿着血管的走向直至腔静脉[1]。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减少反复穿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治疗、静脉高营养、快速输血、血管活性药的泵入、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以及重症患者的治疗以及抢救等[2]。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基本都带有中心静脉导管,为持续不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提供了重要渠道。但是导管脱出、穿刺点皮肤肿胀、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或者出现与病情无关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增多、局部压痛和炎症等疑似感染的并发症也频频出现[3]。CVC维护知识是指CVC静脉管道通路的护理、维持和管理,主要包括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合理选择敷料,严格控制相关血流性感染,明确各装置管道的留置时间,记录和收集维护信息,监测评估输液通路状况等。目前,国内外在CVC维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CVC留置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而对于护士CVC导管维护现状这方面的相关文献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武汉市某医院护理人员对CVC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年1月-2月期间,调查武汉某医院ICU、CCU、AICU、PICU、内科以及外科护士名。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护士人,占66.5%,护师54人,占25.8%,主管护师16人,占7.7%;学历为中专、大专共计人,占65.1%,本科72人,占34.4%,研究生1人,占0.5%。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一共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护士的年龄、工作科室、工作年限、护士层级、最高学历、职称等。第二部分为护士在临床工作当中对CVC维护知识的掌握,包括皮肤消毒直径范围、为了维持输液的通畅采取的封管方式、CVC可同时进行的操作、所在科室CVC封管的频率、CVC薄膜更换的频率、对CVC评估的频率、CVC管道能否输血、采用封管注射器的种类等,共18道题,5道多选题,对应题号为3、9、13、17、18,其余为单选,选对计1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计分,总分范围为0~18分。第三部分是护士所在科室进行CVC维护的行为,包括置管后是否对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置管后观察患者置管位置是否正确时医生是否会安排超声检查、导管维护后是否记录导管外露长度。对应题号为19、20、21。第四部分为是否参加过CVC相关的培训,对应题号为22。
2结果
2.1CVC维护知识总得分情况
名临床护士CVC维护知识得分为(71.69±10.11)分,最低40分,最高95分,呈标准正态分布。按照总分的60%以上为及格,80%以上为优秀,总及格率为91.40%,经过分析,有18名护士不及格,集中在内科和内科介入术后恢复室和N0和N1层级的护士。
2.2维护知识各题回答情况
维护知识回答正确率位于前3位的条目分别是:“CVC输注药物前,护士如何确定导管在静脉内”(91.4%)、“CVC封管使用注射器的种类”(90.9%)、“导管维护时出现哪些情况及时记录信息”(88.5%)。正确率位于最后的是“CVC薄膜更换频率”(23.0%)。
2.3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知识得分影响因素
护士所在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护士层级对CVC维护知识得分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历与职称对得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4CVC维护相关行为及培训情况
被调查的护士中有94.3%的护士在进行CVC维护后会测量导管外露长度,护士对于预防导管脱出以及导管尖端是否在静脉内重视性较好,15.8%的护士所在科室会在置管后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时选择安排超声检查。经t检验,临床护士是否参加过CVC相关培训对CVC维护知识得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3.1CVC维护知识掌握现状
3.1.1临床护士CVC维护知识掌握一般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70%左右的护士能够基本掌握CVC维护知识与技能,但是CVC在临床上相关并发症非常多,一旦发生,将给患者以及医疗护理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CVC维护工作必须做到精细、安全、无差错。分析没有及格的18名被调查者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内科和内科介入术后恢复室,N0和N1层级的护士。由于内科和介入术后恢复室的病人很少是需要通过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患者基本都使用留置针或者在进入科室前管道已经拔除,护士学习和重视CVC维护知识的积极性较低。相比之下,ICU的患者病情都很严重,基本每个病人都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各种治疗药物都是通过CVC管道输注患者体内,所以护士必须对CVC维护相关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从参加培训的情况下来看,18名护士全部都没有参加过CVC相关培训,在学校教育中也没有学习过CVC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文献[4]明确表明,实施CVC维护的护士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以及操作考核、资质准入等才可以进行临床相关操作。N0和N1层级护士缺乏临床经验,知识来源少,CVC护理实践操作机会也很少,对于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应该作为后期培训的重点对象。
3.1.2CVC维护各条目知识掌握不均衡本次调查中,回答准确率最低的条目是“所在科室CVC薄膜多久更换一次”,分析原因如下: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繁琐的事情比较多,更换薄膜操作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大重视,一般遇到薄膜褶皱、渗血渗液时才会更换。②薄膜更换频率并没有在护理工作中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实施准则。目前,更换敷料的实施有以下规定:在评估是否需要更换敷料时,任何敷料在置管后24h均要进行一次更换,如果有污染、松脱、破损、褶皱、渗血渗液、卷脱时应随时更换[5]。
3.2CVC维护行为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94.3%护士在维护时会测量导管外露长度,护士对于预防脱管,对早期并发症的识别掌握较好。由于导管外露长度的改变预示导管尖端位置不在正确的位置,导管位置不正确会引起药物外渗、血栓、心律失常、气胸等并发症[6]。调查表明,医生对导管尖端位置定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绝大多数患者在进行置管后没有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只有当患者出现一系列与疾病无关的不适症状时,医生才会进行胸部超声检查。建议通过全院普及静脉治疗知识,使医疗工作者对CVC血栓或其他并发症的防范意识提高,能够酌情安排高危患者行超声检查[7]。
3.3影响因素
3.3.1临床护士不同特征对CVC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影响在本调查中,护士所在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护士层级对CVC维护知识得分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①不同科室里病人使用CVC的频率不一样,重症监护室里病人大多需使用CVC,而普通病房使用较少,从而导致护士对于CVC维护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主动学习积极性也有差别。②处在31~35岁年龄段的护士比20~30岁年龄级的护士经验更加丰富,知识积累比较充足,而工作年限长达10年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习惯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主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差,没有循证意识。③护士层级越高,相对而言,专业知识和技术都比同年龄低层级的护士要好。
3.3.2接受培训对CVC维护知识得分的影响本次调查中临床护士是否参加过CVC培训对CVC维护基础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VC无论是穿刺置管还是置管后的维护对于技术的要求都较高,应该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提高静脉治疗安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护士对于CVC维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8]。
护士能够掌握基本的CVC维护知识,对置管维护信息的记录实施较好,对早期并发症的识别掌握较好。临床护士的工作年限、年龄、所在科室、护士层级、是否参加过CVC相关的培训对CVC维护知识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为了降低CVC相关并发症发病率,更好地规范和维护CVC,需要对护士进行全面的、持续性的CVC维护培训。
文献来源:罗媛媛,陈齐.医院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知识掌握情况与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5):-.
DOI:10./j.cnki.cn42-/n..0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