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脏健康ldquo上海
为帮助广大患者了解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关爱广大群众的心脏健康,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起搏和电生理学组主办,医院和美国美敦力公司联合承办的年“上海起搏咨询——专家患者面对面”科普咨询活动于年1月31日上午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二楼隆重举行。
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人数的快速增长,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仅仅在中国一年就有约八万名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佩戴着起搏器生活的总人数更是多达几十万,也许我们的身边就有亲友佩戴着起搏器。
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年龄跨度很大,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几个月大的婴儿,尤其对于婴儿,起搏器要伴随他的一生。即便如此,很多起搏器植入者及其家属对起搏器的了解还很匮乏,甚至存在误解,比如“起搏器没有电了要换电池吗?”“装了起搏器是不是最好不要活动?”“装了起搏器能不能打电话、看电视、乘飞机?”“起搏器只能治心跳慢,其他的都没有用”……种种误解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
本次“上海电生理起搏咨询活动——专家患者面对面”活动旨在帮助大家走出起搏器认知误区,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起搏器患者的实际需要。活动主题为“关爱心脏健康,迸发生命力量”。活动现场专家云集,活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坐镇,为广大患者提供与心血管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
活动内容包括对起搏器的介绍、使用、术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定期检测项目等知识的科普讲座;为术前患者提供安装起搏器的专家咨询与指导;并为安装起搏器的术后患者提供起搏器检测、程控等多种形式,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指导,从大众科普到个体检测等全方位、多方面体现对患者健康的高度重视与真诚关爱。
医院孙宝贵院长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心跳慢的症状,包括头晕、黑朦、乏力、易疲劳、胸闷、心慌、短暂的意识丧失等,自己搭脉搏发现跳的慢,或者血压计显示心跳慢。这时就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可以识别心脏自己的心跳,以监视器的身份观察着心脏的跳动;若它发现心脏没有跳动,则会释放电信号,带动心脏跳动。除了治疗心动过缓外,起搏器还可以用来预防猝死。预防心源性猝死的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简称ICD),是将除颤器埋在患者的皮肤下,它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着心脏的节律,一旦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ICD可以迅速诊断并电击除颤和起搏治疗,提供及时的救治,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外,心脏三腔起搏器还可治疗心衰,目前已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最显著的非药物方法。
“‘起搏器咨询’的活动很好,专家热情、认真、耐心、细致地为我们介绍与起搏器相关的知识,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听了专家的讲解,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起搏器,及时发现自己起搏器的相关问题及时治疗。”上海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
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只是治疗的开始,为更好的健康生活,患者必须经常对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进行随访检测,检测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起搏系统功能障碍,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孙宝贵院长表示:“患者安装起搏器并非一劳永逸,因为它的电量有耗尽的一天。因此,手术后医院随访,前期是手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的时候各复查一次;中期是每半年到一年随访一次。之后是临近起搏器‘电量’的耗竭期,最好是每一两个月就随访一次,电池接医院更换起搏器。”
此次起搏器咨询活动,我们汇医院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和咨询,搭建这样一个的平台,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患者,让更多的心脏疾病患者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专业的起搏器知识,及时进行起搏器安装或更换,减少疾病的病痛。这样的科普、咨询活动我们明年还将继续,并让活动内容更丰富,活动形式更多样化,让更多的心脏疾病患者从中获益。”医院孙宝贵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若有心胸健康相关的问题转载请注明:http://www.czhty88.com/jbzd/3383.html